32年第二次首日无金,我们似乎比以往平静许多。
奥运射击比赛结束之后,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上前和杜丽、易思玲亲切握手,祝贺两位女将夺得了奖牌,勉励她们再接再厉,没有一个字提到那枚错失的金牌。同样面对孙杨赛场上的眼泪,网友们没有抱怨、没有批评,充满鼓励和爱。
金牌的重量,三十年间在国人心中悄然生变。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把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争金夺银看得非常之重,以至于动辄上升到“国家”、“民族”等层面进行解读,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能拿得出手的“荣誉”还太少,太多的国家自豪感只能负载在五星红旗升起的刹那,举国关切想淡化太难。
上世纪80年代,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突破了金牌零的突破,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摆脱束缚,敞开国门。随后经济改革的红利开始释放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综合国力强大改变了每个人的心态。
征服往往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一些国家在参加奥运之初,表现出“国力和奥运同步”的典型特征,但这种特征并未贯彻始终,而是越到后来,背离现象越明显,在中国也不例外。金牌在公众心目中渐渐“失宠”,国力与奥运渐渐成了反向相关的曲线。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一个国家的力量,早已绝非几块金牌能够证明。对中国而言,奥运金牌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综合国力,但仅仅是一个侧面。
2001年中国取得2008年的奥运举办权,在自己的家门口办起了奥运,那一年我们完成了金牌的狂欢。而越过奥运金牌,我们逐渐发现各个领域有了足够多的关注点。三十年间,中国经济腾飞,科教文化同样蒸蒸日上。我们资本输出买了海外的足球俱乐部、向NBA送去了自己的篮球英雄、拥有了自己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了傲人的载人航天技术……
即便聚焦在体育本身,这个行业的意义和魅力开始得到更多的期待,国人的关注点早已不只有金牌,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因为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他们不仅热爱中国运动员,也有自己关心的海外偶像,奥运会的焦点也慢慢从金牌变成了自己所热爱的运动项目。我们在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全民健身价值,搭建一个国家充满激情的体育产业。
“惟金牌论”横行太久,是时候改变了。有一种功夫叫水到渠成,钱包鼓起来了,走的路越来越远,看的世界越来越宽。32年金牌战略背后国人心态的进步源自国家崛起的力量,奥运早已褪去了承载国家荣誉的光环,体育本是一种健康的幽默,面对金牌云淡风轻便是真正大国强国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