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的欧洲杯,人们被孤悬在大西洋角落里的冰岛所震撼,只有30万人口的小国硬是杀入了欧洲杯八强。如今,南太平洋岛国斐济能够杀入奥运会男足决赛圈,同样堪称奇迹。尽管这支业余球队奥运会首秀就遭遇0∶8惨败,但对于他们来说,能进军里约就算胜利。实在无意再以此嘲讽中国足球,就事论事,斐济足球能进军奥运会,除了新西兰队在预选赛中违规帮了斐济队一个大忙,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奥运男足比赛有点鸡肋,世界豪强从来不拿它当回事。
男足的职业化程度可谓全球第一,国际足联也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与国际奥委会抗衡的国际单项协会。因为世界杯的巨大收益,国际足联从来未放松过“紧箍咒”,参赛队只能有3名超龄球员,其他都是23岁以下的球员,国奥队远远代表不了该国该地区足球的最高水平。五星巴西从来没有染指过奥运会金牌,四夺世界杯冠军的德国队也仅在遥远的1976年奥运会获得过一次金牌。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奥运会男足金牌大多被南斯拉夫、捷克和斯洛伐克、苏联、匈牙利、波兰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包揽。最近几届,除了阿根廷拿过两次冠军,其他几届的金牌则被尼日利亚、喀麦隆、墨西哥瓜分。在奥运会日趋职业化的今天,男足项目几乎算是一个孤例——除了个别球星偶尔能帮忙关照一下,它更像是一个青年级别的顶级赛事。
尽管德约科维奇、穆雷等顶尖高手参加里约奥运,被认为是忘掉职业排名与不菲奖金,对荣誉不懈追求的先进典型,但同为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拳击与高尔夫,如今却依然陷入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尴尬。国际业余拳击协会同意职业拳手参加奥运,这一举措已招致猛烈炮轰,原因是竞赛规则不同,职业拳手很可能在只有三回合的比赛中被业余拳手击败。高尔夫世界排名前四的男选手已集体宣布退出里约奥运,刚重回奥运大家庭的高尔夫面临再次被踢出去的危险。事实上,奥运会和职业体育几乎一直是在相互“妥协”状态中生存。一些能挣大钱的高职业化项目早早就与奥运会划清了界限,一些赚钱能力较弱的、关注度低的项目则视奥运会为“救世法宝”。职业体育与奥运会合作良好的项目,篮球是个例子。在一路绿灯之下,NBA的顶级球星都愿意到奥运赛场秀一秀肌肉,篮球已经取代足球,成为奥运会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是兼顾着追求没有物质利益作为支撑的单纯荣誉?还是追逐职业竞赛体系中那些既有名又有实的比赛冠军?运动员做何选择并无对错之分,只能为评判他们的品格提供参考。唯有不断做针对性调整与适度加强顶层设计,职业体育与奥运盛会的隔阂才会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