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足球根在辽宁,一点不夸张。
辽宁贡献的国脚,从迟尚斌、林乐丰、朱波、马林、高升、唐尧东、傅玉斌、贾秀全,到徐弘、张恩华、孙继海、李铁、李金羽、张玉宁、肇俊哲,再到郑智、冯潇霆、杨旭、于汉超、杜震宇……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豪取十冠王;九十年代,大连万达/实德接过霸主地位;广州恒大中超七连冠,一度一线队内辽宁籍贯球员达到两位数。
不摆历史,若只说现在,根据微博@FM大连球队调查员 的统计,2018赛季中超一线队球员籍贯分布,辽宁省贡献95人,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来(山东,49名;湖北,35名)还多。中超16支球队,只有上海上港没有辽宁籍球员。
2018赛季中甲一线队共有102名辽宁籍贯球员,第二名湖北省(41名)、第三名山东省(39名)、第四名广东省(38名)加起来,勉强超过了辽宁贡献的球员人数。
但辽宁足球的根又在哪里呢?辽足是没有根的。
中国足球职业化24年来,辽足主场辗转八座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葫芦岛、盘锦,甚至北京。
辽宁的队名,从辽宁东药到辽宁远东、辽宁新世界、辽宁航星、辽宁天润、辽宁抚顺健力宝、辽宁抚顺双菱、辽宁抚顺特钢、波导战斗、北京三元、辽宁中誉、辽宁宏运。最新的消息是,2008年注资辽足俱乐部的宏运集团,无力继续投资辽足,希望寻找下家接手。
早在23年前,1995年辽宁队职业联赛第一次降级时,《足球世界》就已有关于辽足生存环境的分析: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辽宁足球队首先迈出了足球改革的步子。他们借鉴了资本至于的文明成果,于1985年以企业联办形式创出了“东药模式”,1988年又办起了半职业化的“东药足球俱乐部”。这些举措当时在国内足坛引起轰动,并结出了丰硕成果,不仅称霸国内足坛,而且还在亚俱杯赛上力克群雄,为中国足球捧起了第一个洲际比赛冠军,为当时不景气的中国足球注入了活力。
但是,“东药模式”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化俱乐部,而仅是官办体育与国有制经济简单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低层次的改革。当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开始操纵绿茵场时,这种低层次的改革就露出了它致命的破绽。
一方面企业已不再满足于赞助形式的简单付出,而欲将球队变为自己的一种产业,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打破套在球队身上的官办体育的枷锁,向官办体育要权。
另一方面,官办体育置身于越来越浓厚的市场经济气候里,需要进一步向企业索要滋补,同时又不愿改变其固有的体制与观念。
这一矛盾,后来就一直困扰着辽宁队,导致了这一支官办足球队三次与企业分手,直至今日“独身度日”。
20多年过去了,辽宁足球的日子依然没有过好。
2016年退役,肇俊哲曾说:“我一直都对自己说,辽足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为这个信念而坚守和奋斗,但19年过去了,我没有守侯到自己想要的,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一味等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正式退役。”
但2017年最后时刻,他又忍不住走上一线,担任辽足主帅。一腔热血也无法阻挡辽足下坠的趋势,赛季结束,辽足降级,肇俊哲说:“这个世界不缺少口号,不缺少情怀,但现实非常残酷,未来我需要慎重思考,当然希望为辽足持续做贡献。我心甘情愿地为辽足付出,但感觉自己又上不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们得反思,为什么辽足走到现在?有时候真不是钱的问题,今年我们一点没少花钱。辽宁作为足球人才大省,需要更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