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俄罗斯世界杯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又一次习惯性缺席。对国足球迷来说,伤心总是难免的,不妨换个角度,看看电影,聊聊故事里的中国足球。
《京都球侠》是一代人的记忆
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深入人心,然而将功夫与足球结合,周星驰并非首创。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峨眉电影制片厂就做了这样的尝试。1987年,由张丰毅领衔主演的《京都球侠》上映,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很多观众的第一印象里,这部电影不过是一部意淫之作,与手撕鬼子之类的雷剧没啥区别。但记忆往往是会骗人的,就像86版《西游记》,一共只有25集,却总觉得有七八十集。可能大家对片中功夫打斗的场景过于记忆犹新,便武断地认为整部电影通篇都是如此。
重新回顾《京都球侠》就会发现,所谓的功夫足球,不过是在最后,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使用了一些。对手英国人都拿出摔角、拳击的架势来了,本方的中国人自然不能再继续装傻充愣、一口一个“洋大人”喊着,奋起反抗是必然的。
肯定会有人说,就算使用功夫不是意淫,但由一群三教九流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踢得过训练有素的英国海盗队?然而,《京都球侠》的故事发生在慈禧还活着的时候,也就是1908年以前,距离首届世界杯开幕都还差着二十多年。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不假,但在20世纪初,职业球员和业余球员间的差距并不大,球员的社会地位不像现在这么高,训练不见得多么系统科学,很多俱乐部都是工人兼职踢球。这一点目前英国国内依然可见,现役英格兰国脚瓦尔迪就曾一边打工,一边混迹于低级别联赛。
犯规被红牌罚下,这在当时不存在的。这个规矩要等到1970年才会出现,在此之前,球员们真的是用生命在踢球。大家熟悉的越位规则,1925年以前也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别指望当时教练的战术多么高明,更别被弗格森一类的足球教父吓到,在阿根廷人赫雷拉开创“大国际时代”前,足球教练基本上都是小角色。所以,清朝末年,不知从英国哪儿来的海盗队被一群中国业余球员击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手和满腹狐疑的队友,男主角周天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想踢好球,一是要玩命,二是要有绝活。”如今听起来,这句台词像是在隔空向中国足球喊话。
1985年5月19日,打平即可出线的大好局面下,国足主场意外输给香港队,从而错失了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机会。比赛结束后,发生了大规模球迷骚乱,时任国足教练曾雪麟回忆,当晚,愤怒的球迷将球员宿舍包围,朝楼道一共扔了2000多双鞋和鞋垫,以此嘲讽国足。导演谢洪以一个普通球迷的身份亲历了“5·19惨案”,间接促成了他执导这部电影。
《京都球侠》表面上在讲足球,实际上向观众展示了近代中国众生相。阳奉阴违的官员、作威作福的太监、赤子之心的革新派、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百姓,在东西方文明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足球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一面是蹴鞠的发源地,一面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地。
除了以银幕硬汉著称的张丰毅外,本片还有许多熟悉的面孔。饰演二妞的王姬、饰演小偷赵狐狸的陈佩斯、饰演妓院龟公的姜昆、饰演清朝官员的唐杰忠,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自角色塑造得十分饱满。二妞的泼辣、赵狐狸的滑头、龟公的“男子气概”、官员们的色厉内荏,尽管是配角,个个都很鲜活,让人过目不忘。其中,陈佩斯还凭借赵狐狸一角获得了第十一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片中饰演女主角詹妮的是法国女演员宝丽娜·拉芳,她将一个善良、热情、爱憎分明的外国女孩演绎得十分成功。三个月的拍摄时间让她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并打算和母亲,也就是著名法国新浪潮影星贝尔娜苔特·拉芳来华拍摄《鲍耐夫人和女儿在中国》。只可惜,本片上映后的第二年,宝丽娜在一次意外中丧生。
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是浪漫而理性的,他们没有给周天等人一个跟《胜利大逃亡》一样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没有人掩护这些球员逃离,京都球侠们赢了比赛,却丢了性命。在结尾苍凉的歌声和悲怆的夕阳中,詹妮和二妞一起凝望着心爱的男人朝刑场走去。看到这里,你还会认为这仅仅是一部手撕鬼子的意淫之作吗?
《球迷心窍》聚焦中国球迷
与《京都球侠》里的民族大义不同,稍晚几年拍摄的《球迷心窍》将目光投到了中国球迷身上,这个无数次念叨着“国足伤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的庞大群体。
中国足球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球迷,他们在很多人眼中是疯狂的存在。比如绰号“乔老爷”的乔均,已经为看国足花了七八十万元;比如人称“中国球迷皇帝”的李文钢,为了追随国足,先是从鞍钢辞职,接着又与妻子离婚。电影里,男主角左边锋将《足球报》送到火化场焚烧的场景,很有CULT感。现实和电影一样魔幻。
本片开头,技术指导高丰文的名字一闪而过。很多年轻的中国球迷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在上世纪80年代,“高丰文”三个字可谓家喻户晓。1989年10月17日,中国队迎战阿联酋队,1-0领先的情况下,教练高丰文终场前5分钟换上董礼强。结果,董礼强连续两次带球失误,三分钟之内由对手攻入两球。10月28日,中国队在最后一轮比赛中迎战卡塔尔队,又是在先入一球的有利情况下,遭遇“黑色三分钟”,终场前被对手连扳两球,以1-2告负。只差一步到罗马,这也成为国足2001年出线之前离世界杯最近的一回。
连续两个“黑色三分钟”,高丰文一时间被万人所指。据他自己讲:“如果说我以后能再有机会,我这时候犯的错误,肯定不会再重演了,但是后来没有机会了。”比赛结束后,一位西安观众给高丰文寄来一把刀和一根绳子,对此,高丰文表示:“这些东西我保存了很长时间。”电影里,头发花白的退休老教练终究还是割舍不下中国足球,和左边锋一起投身到青少年足球的培养中。现实里,高丰文也在那次打击后,离开了国家队,创办了足球学校。影片最后,借男主角的呐喊,道出了球员和球迷的心声,或许也是高丰文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吧。
《球迷》,国内最早的足球影视作品
作为国内最早关于足球的影视作品,《球迷》的水准很高,如果不是因为黑白片的缘故,很难想象这部电影拍摄于1962年,那个大部分八零、九零后的父辈们还是孩子的年代。
《球迷》的拍摄背景,是全国范围内倡导全民健身,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大李小李和老李》。两部电影都以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与《大李小李和老李》的一锅端不同,《球迷》将重心放在足球上,一张球票引发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
与《京都球侠》和《球迷心窍》的笑中带泪不同,有着明显上海制造印记的《球迷》融入了很多上海滑稽戏元素。片中那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也只是一场市级比赛,所以通篇的氛围都很轻松愉快。
虽说是喜剧,《球迷》并没有故意装疯卖傻,也没有嘲讽任何弱势群体,所以不会让人感到难堪。一场不落地看了一个赛季,却将决赛的球票遗失,用反差和冲突来制造笑点,这类手法,在卓别林、陈佩斯等喜剧大师身上都可以看到。
《球迷》的男主角,很是眼熟,提到他的另一个角色,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作为86版《西游记》弥勒佛的扮演者,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铁牛在电影里奉献了精湛的演技。本来可以去看球的父亲,发现儿子一个人蹲在地上难过,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球票还给儿子。当儿子即将入场和自己打招呼时,还要硬撑着摆出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足球为何令我们痴狂?因为足球可以打破地域、文化、阶级的差异。《京都球侠》里,三教九流因足球同仇敌忾;《球迷心窍》里,东北广东、天南地北的推销员因足球不打不相识;《球迷》里,上海老克勒、医生、交通运输员因足球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