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足协组织了“元老辅助团”。过去一年时间里,“元老辅助团”的足迹遍布全国60多个城市。通过走访考察各地的校园足球和青训组织,这些为中国足球奋斗了一辈子的中国足球元老们充分了解了目前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情况。昨天在中国足球名人论坛期间,他们接受广州日报专访,道出了自己的一些真实看法。
联赛发展:离开外援就不会踢
“现在的联赛,球队进球一抛开外援就不行,本土球员的自信心、创造力也都少了许多。”戚务生对职业球队依赖强力外援的问题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20年前,中国职业联赛的外援主要是实用型,各队的区别不会太大。这样的外援能和队友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当时的球队,离开了外援,实力差别也不会说很大。”戚务生说,“而现在引进的外援不是以实用性为主,而是依赖性。比较强的球队都这样选择,中国球员绝大多数都围绕外援来打。这种外援是决定性、依赖性的,一旦离开这些外援,国内球员的表现也不会太好。”
曾经带领大连队在职业联赛创造了55轮不败纪录的迟尚斌则对资本对足球的负面作用展开了反思:“甲A的时候,足球相对规范点,大城市的球队各有传统,所以,相对于本土球员来说,其他地方的球队吸引力不大。到了中超,尤其是现在,在资本的大投入后,大城市经济好、平台好的球队都有了很大的吸引力,相比来说其他城市就萎缩起来,这是经济走向所决定的。现在除了北上广,加上天津权健和华夏幸福这样的球队之外,其他球队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成都、厦门等其他城市了,要想涌现出新的中超强队,太难了。”
幼儿足球:大师是玩出来的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不仅仅是职业足球,校园足球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之下同样发展迅速。但是,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作为以普及和推广为主要作用的校园足球,同样出现了不少问题。
马元安,中国女足功勋教练,1996年带队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1999年带队打进女足世界杯决赛。一年的考察结束后,马老心有所忧。“校园足球现在确实轰轰烈烈,但我感觉现在有几大困难:经费、场地、教练,尤其是缺少高水平的教练。”马元安着重提到校园足球教练的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基层教练待遇不够高;从内部看,目前部分教练不专业,不能充分掌握校园足球训练的方法,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让踢球的孩子失去从足球获得快乐的机会。”
“足球不仅是竞技,更在于让孩子得到全面素质的锻炼,培养孩子对足球特别的喜爱,能让他自觉从事足球运动。但是现在,包括成年队的女孩,都不是真正喜欢足球,这怎么可能踢好?单调的训练越练越无聊,基层有很多教练不懂,违背孩子意志,孩子就不可能把心用到足球上。”马元安说。
“东北大帅”李应发近年来扎根本土,回到“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根本,开展幼儿足球教育,但他的幼儿足球教育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李应发与马元安一样,两位老帅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之后,到如今都把孩子对足球的兴趣看得最为重要。
“现在我们有套成型的幼儿教材,实际上就是游戏。6岁以下就是玩,大师是玩出来的,要会玩、有原则、有规律。教练要理解训练理念,要融会贯通,高质量的教练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球员。成功的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能说孩子不聪明,有动力去学,才能变得聪明。”李应发说。
肯定进步:质变的一天不会远
今年84岁的苏永舜也出席了广东足球颁奖礼,他对广东和中国足球的现状有着清晰的判断。“去年国家队12强赛又冲不出去,刚刚我们的U23作为亚洲杯东道主连小组都出不了线,从成绩上看,中国足球依然整体处于低潮,与亚洲很多国家相比都退步了。”苏永舜说,“中国足球的现状是过去很多年累积下来的结果,我们需要正视,但绝不能否定中国足球现在的大环境确实在变好。比如广东,除了职业足球之外,基层的各个机构其实都进行了大量积极的工作。虽然现在看上去广东的本土足球还没有重现以前人才辉煌的景象,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坚定信心继续走下去,整体质变的那一天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