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只是投资人的玩具,这是这么多年,中国足球始终无法真正职业化的核心原因之一。
保定容大在一场中甲联赛过后,其董事长宣布退出中甲。虽然7月3日,俱乐部回应媒体不会退出,将接受足协调查,并且董事长也因“个人原因”辞职,但这一事件带来的思考显然不应浮于表面。
容大退出事件,让圈内圈外人极其震惊。在足球受到广泛关注且经历多次治理,目前渐入正轨的时候,容大事件无异于一场地震,其负面效应难以预料。董事长赛场痛哭流涕,带着明显的个人情绪直接宣布“不玩儿了!”球员和教练因为董事长“不高兴”,前一秒还在正常打比赛,后一秒就要失业了?
裁判问题、联赛如何完善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大家看得很清楚。需要真正讨论的,是到底什么人以什么态度在“玩足球”?不搞清楚这些问题,足球依然是单纯的玩物。
容大董事长一句“玩不起”,反映了一个现实:在一些足球投资人眼里,足球就是拿来玩的。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投入足球的激情与真诚,但由于纯粹的“玩足球”心态,让他们虽然顶着足球界大佬的光环,却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足球人、足球职业从业者、足球产业经营者。
既然投入足球只是为了玩,在“玩”的过程中难免带着强烈情绪——高兴了,一掷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奖金,不高兴了,也许痛哭流涕,也许怒火冲天,“老子不玩了!”在他们眼中,足球只是一种玩法,俱乐部只是私人资产,不想玩了,就把这玩具扔了就是。
无论球员、俱乐部工作人员在场上场下多么努力,他们没有任何话语权。也许这个不玩了的老板会给他们找到出路,但这个俱乐部,似乎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他们只是老板的人,而不是俱乐部的成员。
知道了吧,足球只是投资人的玩具,这是这么多年,中国足球始终无法真正职业化的核心原因之一。
足球对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拿来玩的,许多人也因为喜欢玩而投资足球。但是,投资人投资足球可以有情怀,却绝不可有情绪,更不能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决定。游乐场老板会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就关掉游乐场吗?汽车厂老板能因为自己不开车就停止造车吗?任何投资行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决定一个企业和一群人的前途。
只要是人,难免会有情绪,因此制度设计极其重要。为了防止投资人随意决策,侵害他人利益,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体的设立、决策、退出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但中国足球联赛目前的各项制度还极不完备。准入机制是有了,但是否科学,对投资人有怎样的要求和限制,投资人“不玩了”的时候应当如何保障从业人员利益,都缺少真正有效的规范。
投资人不玩了,董事长可以决定一支球队的命运,也不符合现代经济主体的决策程序。俱乐部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足球当然职业不起来。
这么多年来,被玩坏的“职业俱乐部”已经不少,有的资金难以为继找不到“接盘侠”,有的一降级就销声匿迹,有的向足协宣战直接退出……但最根本的一点,他们都是来足球圈玩的,觉得不好玩就给扔了。别看许多人为足球抛头露面洒热汗,为足球也动真感情有真爱,但他们如果没有学会经营球队,让足球成为自己的事业或职业,让自己的“玩”得到升华,那么,他们对中国足球职业发展的贡献,还远远不如单纯想通过足球赚钱的人。至少,纯粹的商人还知道规则,不会轻易让情绪左右决策,不会说退出就退出。
最新的消息是保定容大董事长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看起来,这是解决因个人情绪发生的此事的最好方式了。但是,闹剧虽然结束,其中的问题并没有消失。廖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