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比赛结束了,中国足球以0:1惜败伊朗队,宣告再次折戟。我想这个时候,所有看完比赛的国人们,心情都难免沉重。
对于中国足球,或许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许多故事来。这些故事,是长镜头,是旧照片,是激情和眼泪流淌过的青春岁月。
多数人心中,国足是无法抹去的伤痛。但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仍旧被无数球迷牵挂着。或者在我们心中,任何体育只要挂上“中国”二字,总能让人热血沸腾。
五天前的长沙之战,国足赢宿敌韩国,举国狂欢,然而我却看到里皮默默转过身,背影如安西教练(灌篮高手里那个教练老头)。每个人都知道里皮再伟大,也改变不了国足的羸弱现实。
过去30年里,或许只有在94年之后那几年甲A时代,属于中国足球的美好时代。那时候足球人气火爆,国足还算是亚洲强队。
以下是我对中国足球的一些冷思考,与君共勉。
对于中国足球的过去,每个人都能找出一堆的问题,我打算不厌其烦地重复说一下:
第一,政商不分。尽管我们在94年甲A开始就进入了职业化,但政商不分,足协既是管理者又是利益分配者,导致了各种混乱。
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指导方针也朝令夕改,从南美风格到欧洲风格都学个遍。主教练的选拔也是屡屡让人诟病。
反观同样时期进入职业化的日韩,如今实力早已远超我们了。
第二,成才环境不完善。尽管国足看起来也有一整套金字塔结构的选拔体系,但选拔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选拔过程不公平,技战术训练水平不高,专业场地太少,学习成本太高等。
第三,商业模式不成熟。中超的确烧钱严重,引进的外援水平也很高,但相比其它层级的联赛,以及各级别的业余联赛,观众太少,重视程度远低于中超,商业化收益太低。
第一,中超联赛的崛起。
近几年的中国足球,恒大的崛起有着很深的烙印,连续六年获得中超冠军,3年两次问鼎亚冠(2013和2015年)。恒大足球是中国版的金元足球模式,随着上海、江苏等球队也开始疯狂购买世界级的球员,过去两个赛季,中超外援的转会费甚至能够排到世界前三!
2015年,体奥动力公司支付80亿元,成为“2016-2020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中超联赛版权的天价出售,让媒体惊呼:中超联赛已经成为全球第六大联赛。
中超的崛起也体现在数据上。足球魔方大数据显示:
1、进球变多。2016赛季中超总计有640个进球,而近五个赛季的场均进2.7球,远高于中超“小球联赛”时期的2.2-2.3球/场;
2、传球触球更稳,两项数据分别提升3-5%和5-8%,说明联赛整体节奏感越来越好;
3、射门质量提高,在全部射门稳定在5700-6000次之间的情况下,射正率、威胁球转化率和进球数齐升;
4、运动战能力变强,上赛季的67.7%的运动战比重刷出新高。其中,六冠王广州恒大运动战进球达到惊人的49个,比重为79%。不过中超运动战进球最高纪录仍是2013年那支梦幻恒大(中超领先第二名18分夺冠、亚冠冠军)的59个,比重为75.6%;
5、前场传球量质齐升,再加上与日俱增的倒三角传球等细腻技术,无不强化了中超联赛的实力和观赏性。
6、上座率上升。中超目前以2.42万人/场的上座率排名全球第六、亚洲第一。
7、转播增长。2016年国内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合计观看中超人次折算后为4.7亿人次,相比2011-2014年期间的较单一转播时期增长40%-70%,较2015年增长15%。伴随外援影响力和联赛实力增强,中超海外覆盖程度空前,2016年转播信号共到达71个国家和地区(含港澳台)。
中超联赛的崛起,中超球队每年都将带来超过6000万的分红,这将给球队带来健康运转的可能,特别是实现各梯队球队的建设。
第二,随着46号文件之后,体育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最近,中国足协推出了一份短期发展规划《2020行动计划》。计划中直接量化了目标,其中包括:
足协将构建完善的足球竞赛体系形成中超、中甲、中乙、中丙、区域联赛、会员协会六个层级的竞赛层次衔接结构;支持会员协会丰富竞赛体系,扩大竞赛规模。完善职业联赛形成中超、中甲、中乙参赛球队数量递增的联赛结构,即中超16支,中甲18支,中乙32支;
此外,调整全国范围业余赛事架构;完成全国业余联赛改革,设立中丙联赛;在基础较好的50个城市建立足球联赛分级制度;在100个城市建立业余球队广泛参与的城市业余足球杯赛体系;建立行业、社区、企业、部队、中老年足球赛事。
以城市为基础,加强青少年俱乐部赛事与校园足球赛事的融合,设置新型青少年联赛体系,逐步实现“周末制、主客场、升降级”的联赛模式,力争全国各城市参加青少年联赛的球员数量达到50万人以上。
改革全国精英青少年竞赛制度。从12岁至19岁的八个年龄段全部实现单年龄段竞赛设置,队伍数量达到240支以上;全国建立4-6个大区,试点建立区域性省市间的周末主客场赛事。
以上落实到具体数据的规划,让足协也前所未有地务实起来
第三,曲线救国?中国企业频频收购海外球队。
从阿里入股,意图收购意图收购国安。然后2015年1月万达宣布收购马竞20%的股份,自此引爆了中国企业投资足球之风。
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在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只。仅这12起收购,涉及资金就超过96.9亿元。
尽管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3月初曾发声:有些企业收购海外球队是转移资产。
但小编认为,收购海外球队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或许也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正如雷曼股份董事长李漫铁所建议:
第四,国内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消费”得起足球了。
当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之后,互联网来到了下半场。在下半场中,有不少论点,比如马云所说的以新零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五大。
新的一代年轻人,正是在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原住民,80后、90后、00后,他们习惯了互联网式的思维,对房地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快速、准确、信息透明,更加重视体验和规则。这些80、90后消费主力群体对生活品质要求逐渐提高,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一方面,他们养成为体育赛事内容付钱的习惯。
2015年,腾讯以五年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NBA在中国内地的数字版权,并于2015-2016赛季推出包括200场独家NBA转播的腾讯体育会员服务。
尽管乐视正遭遇因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的资金链问题。但去年7月乐视曾公布其超级体育会员的会员数突破150万,当时的乐视,还拥有英超、中超、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亚冠比赛等赛事版权。
因此,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都已经实现互联网体育付费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提高了体育用品购买能力。
今年体育产业各品牌已经发布的财报来看,包括在耐克、李宁、安踏、361°、特步等在内的多数体育用品品牌等均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安踏,英国著名品牌评估机构 Brand Finance 近日发布2017 全球最有价值服饰品牌50强名单中,安踏排名第35,是唯一的中国体育品牌。
这些数字说明了中国消费者正在增加体育产品的购买力。
互联网有句著名的语录:Everything is social。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以足球为中心的社交是吸引每个爱好者参与的重要缘由。
小编认为,提升中国足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使之成为全民运动。
第一、改变体育无用论的思想。
有两个原因让许多孩子远离足球。一方面是繁重的学业,高考制度的让许多孩子只能放弃走足球路;另一方面则是过去国足的黑暗史,这让许多家长让孩子远离了足球。
第二,让赌球、打假球恶瘤远离足球。
在每次足球大赛来临前,小编的手机总能收到赌球短信,有些网站也充斥这赌球广告。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或许可以发展博彩来取代赌球,这也算合理疏导吧。
第三,降低足球活动成本,保证每年都能增加足球人口和相关从业者。
许多足球爱好者都遇到踢球难的问题,城市里场地少、费用高,许多球场还远在郊区。
近两年,体育小镇的开始兴起,其中也有一些足球小镇,或许这也是以一种解决之道吧。
第四,引进国外体育人才。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在不断吸引国际体育专业从业者到来。但这些专家不应该仅仅为中超顶级联赛服务,需要更多地投身于基础事业,比如青少年培训,足球学校等。
今天的比赛已经过去了。
人们早已习惯对国足屡战屡败的结局,却不断鼓励他们屡败屡战。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怀?
尽管很多人都不愿意谈论足球了,但同样很多人对足球保持着绝对的热爱。
说到底,职业体育的关键,是创造财富神话。球员和决定球员规划之路的亲人,看到球员成名之后可以获得的名利和地位,他们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投身于足球事业中去。
中国足球的路,看来还很漫长。
但,每一个人多一点关注和参与,它就多点崛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