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探访]别眨眼,给你看看一周年的雄安
[侠客岛按]
4月1日,雄安新区即将迎来成立一周年。
大日子来临前,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也是岛叔本人(你猜是谁),专门去了一趟。
独家文字、图片与视频。岛友尝鲜版,全文可长长长了,明儿报纸见。
从北京去白洋淀东站的高铁上一路满眼绿意,灰黑色的土地上鼓出猫了一冬的新麦。进入雄安新区,大部分地方依然是农田、村落,与一年前十分相似。
表面平静,难掩雄安新区在世界瞩目之下,整整一年的密集准备。这背后的激动、脉动与期待,即便不亲自前往,也有所耳闻。
诗人芒克曾在白洋淀写下《十月的献诗》,“最好/在一个荒芜的地方安顿/我的生活/那时/我将欢迎所有的庄稼来到/我的田野”。如今看来,这像极了一次预言。白洋淀所在的雄安新区,近乎一张荒芜的白纸,却正在欢迎着“所有的庄稼来到”。
新区成立的消息,宣布整整一年了。带着好奇心,我们走入雄县、安新县与容城的村落、乡镇与县城。
那夜无人入睡
3月23日,在容城县大河镇东里村见到县交通局李振辉、李树海、陈思三人时,他们忽然记起,那天是驻村整整一周年的日子。2017年的这一天,中午开完会后,三人就打包好铺盖到了村里。一开始只知道任务是“稳住控好”,别的谁也摸不着头脑,4月1日那天,李振辉与陈思正在回家路上,看到新闻推送了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
“我以为是玩笑,再三确认了一下。”今年刚满30岁的陈思回忆,两人当场决定调头回村。那天晚上,村民们放起烟花和鞭炮,折腾整整半夜。后半夜,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们兴奋的难以入睡,畅聊至天明。
东里村航拍地图,被李振辉、李树海、陈思注满了村民的名字这样的兴奋劲儿,持续了数天之久。一同参与狂欢的,还有慕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投资者,甚至炒房客。
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秋乱对此印象深刻。黄湾村里的酒店,平时宾客寥寥,那几日始终爆满;外地牌照的车从高速路口一直堵到村口,整整三公里;到了晚上,许多来客只好睡在车上。
“中字头”企业
“过去人家问我,容城有没有中字头的企业?我说,‘有啊,中医院’。”当地一位干部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如今,在容城中医医院西侧,紧挨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其所在的奥威路上,布满了中国大唐、中国中铁、国投集团等诸多“中字头”“国字头企业”。至于来自各地的名企、名院则更多,上海市政总院、天津城投集团、美的中央空调、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等散落分布于这条街上。
“腾讯Tencent”的蓝色牌子虽已挂在房顶,这个沿街平房才开始装修。工人们一车一车推走建筑垃圾,为这里收拾出几百平米的空间。几个月前,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亲自前来,为腾讯与雄安的合作助威。尽管如此,这可能依然是腾讯在全国最小、最破的办公地点。腾讯后面,是一家企业的厨房。
至于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占的地方则更小些,只是县城里一间门市房。斜对面,是一家驴肉火烧店,划入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均属于保定市,饮食上素以驴肉火烧闻名全国。
走在“京东”附近,水果店喇叭重复传来“香蕉十块钱四斤”,街上驶过的三轮车喇叭传来“有旧电视、洗衣机的卖”……无论从何种意义上,容城,以及雄安新区另外两个县,都还是中国最为普通的县城。
与人们寻常印象不同,这些大企业在雄安都只能挂上小招牌,有些甚至挂在居民楼上,真实性却无需怀疑。这是雄安的魅力。
“雄安速度”
总体规划出台前,新区真正破土动工的建筑,只有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人称“雄安第一标”。
智能管理系统显示,7000多人同时在工地上,进行第106天的奋战。
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建设速度”。无需谈论细节,四个月,这个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就能完成。比同体量快2倍。
3月22日这天,施工现场一片忙碌,人与人之间相隔一米,说话就要扯着嗓子。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建设者们处在最亢奋的阶段。吊臂、脚手架此刻仍然密密麻麻,几天之内就会全部撤离。
王金辉从第一天就进了工地,整整四个月时间里,只有两天半外出办事,春节期间都未曾休息。
对建造速度,王金辉有一种独特的熟悉感。近40年前,他的父亲作为工程兵,参与了深圳最早的建设,直到复员回到河南商水老家。从小,王金辉听着深圳的故事长大。去年他听说了雄安新区,知道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并参与其中。
“太紧张了,太紧张了。”做过十几年工程的王金辉直说。这个项目的任务派下来,“军令如山,倒排工期,一定要完成任务”。但是,“无论你怎么快,首先需要保证质量,因为他们把质量标准给你明明白白定出来了”。
记者采访时,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完工在即,施工进度计划表上满是马克笔标记的痕迹举世未有之城
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其实是两个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而且一模一样。
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技术部经理周千帆解释说,这叫数字孪生园区。在这个项目建设的同时,现实中建设了什么,空间布局如何,用了什么材料,都会在计算机中同步做出来。“精确到钢结构、门板、水管,甚至不少螺丝,具体型号、品牌、大小都有。”
如此一来,建筑中所有可见、不可见的部分均可溯源。比如钢构件,扫描二维码就能读取生产厂家、生产时间、进货时间、质量报告等全部信息。“等我们交付了数字孪生园区,以后任何地方出故障,比如漏水,物业管理人员直接能在模型中看到管线走向、阀门位置,检查起来有的放矢。”
甚至,建成后楼宇内的电能消耗、用水量、空气质量,都可以清晰检测,整个园区的所有摄像头信息,也将清晰呈现。
“这个项目用的新技术,无论是绿色建设、智慧运营还是数字孪生园区等理念,将会在新区整体建设中大面积推广。雄安,从一开始就是座不一样的城市。”周千帆表示。
值得期待的是,包括数字孪生概念在内的一系列新理念,都将用在未来的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中。在建设一座实体城市的同时,将镜像地建设一座数字城市。
在当下的世界,还没有这样一座城市。
世界No.1
伟大的城市建设背后,是无数人的沉默奉献。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租用了三个村子的地,位于容城县容城镇的马庄村、白塔村和东关村。
时至今日,马庄村村支书兼村主任姜志博还记得,2017年9月9日上午9时9分,村民姜俊明在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份1.75亩地的临时占地协议书,成为了雄安新区与老百姓的“第一签”。很快,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第一桩”也在马庄打下。
因为征地完成的早,所以大伙商议着找个吉利点的时间,“我们希望新区天长地久,所以时间上都是9,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不远处的白塔村,征地更多。
白塔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茹也记得,第一次征用1100亩地时,老百姓非常支持,“很多人都在等着签约呢”。今年3月10日,村里再次征地1000亩,同样非常顺利。甚至,有14户村民拆迁,补偿标准、政策还没出台,大家就同意了。加起来,村里已经有近一半的地,用于新区建设了。
“为啥会这样呢?”姜志博自问自答,“老百姓都看过电视,也在微信上看过中央对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指示。谁都清楚,咱这要建世界Number One(第一)的城市!”
马庄村村支书兼村主任姜志博“千年秀林”
亚洲最大的高铁站要放在雄县昝岗镇,为这事,镇党委书记刘振岭已经在涉及到的两个村子蹲点两个月。
官方消息称,2月28日上午,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全线建成后,北京城区至雄安新区仅需30分钟。其实刘振岭还没接到上级正式通知拆迁等事宜,但他看了线路规划,决定把工作往前赶,把最有经验的干部都调到了这两个村,准备好100多户人家的拆迁任务。
对刘振岭而言,同样重要的任务是,到3月19日为止,昝岗镇已经腾出5000亩地,作为新区的苗景兼用林。他替老百姓算了笔账,每亩地政府补贴高达2000多元,再加上为新区育苗后的提成,所得比种庄稼多不少。
苗景兼用林的树,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种在“千年秀林”中。作为雄安新区已经启动的两大工程之一,“千年秀林”已有上万亩规模。从容城至雄县的路上,路边遍是精心栽植后,用木棍撑着的小树苗。
按照设想,“千年秀林”最终规模将远大于万亩,预计在2030年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每棵树都在苗圃选材时就登记了二维码,有专属“身份证”,扫描便能详细了解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情况。
历史的选择
3月22日凌晨1:24,安新县安新镇组织办主任李振海发了条朋友圈,“这班值得充实”。第二天一早,他就到了办公室,“家常便饭了,工作量是过去的几倍”。
从雄安新区成立至今,李振海只在春节时休了三天假,“不加班感觉不正常”。他算了一下,这一年的时间里,在常规工作、下乡去村的工作之外,更新了247期工作简报、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
网络正在成为新区的先行者。
今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建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与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共同见证并致辞,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同时揭牌运营,“雄安天下”客户端和“人民雄安网”也正式上线。
在名为“雄安自媒体联盟”的微信群里,一个叫“刘宝玲”的用户,几乎每天都在群里活跃着。
3月24日,他在群里问,“请各位朋友总结一下,一年来新区有哪些新变化?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一番讨论之后,他继续说,“大家继续讨论,特别是每个同志都要说一段话,长短都可以,说给我听,我想了解真实情况。谢谢!”“我看很多人不说话,希望我们能畅所欲言,在这里讲真话就是支持新区建设!”
这个刘宝玲,正是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他与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一道,把手机号公布在了“雄安发布”公众号和“中国雄安”官网上。
奋斗的气息,弥漫在雄安新区。位于容城奥威大厦的新区管委会临时办公点,食堂门口的白板上,除了菜单,还有两句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无改革创新,无雄安价值!”
刘振岭的看法更直接一些。
“过去我们总爱说抢抓历史机遇,其实这是非常难抓的。可是现在历史选择了我们,奋斗的结果会成为千年大计……我们真是有福的一代人,对吧?”
文/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