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乔学武在湖北襄阳老家抱着孩子拍摄的照片。
(乔学武供图)
2018年12月12日,在深圳福田区一处电动车充电站,乔学武站在自己驾驶的出租车前。
新华社记者 马 平摄
图①:刘翌在广东的老家帮忙锄地。
(刘 翌供图)
图②:2013年曾继广骑着自行车在老家新桥镇街头。
(曾继广供图)
图③:2018年12月12日,万福民工街舞团演员刘翌(左)和曾继广在深圳宝安中心区青少年宫演出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 马 平摄
左图:1981年,王顺高进入中建三局后在湖北荆门热电厂工作时拍摄的照片。
(王顺高供图)
右图:2018年12月13日,项目安全员王顺高在深圳罗湖区一处项目工地上。
新华社记者 马 平摄
2008年,入职海能达通信公司(当时名为“好易通”)不久的李丽在公司里留影。
(李 丽供图)
2018年12月12日,生产线安全员李丽在深圳龙岗区海能达通信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旁留影。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农民工,既是一个称呼,更是一段历史。改革开放40年间,他们用双手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一项项实打实的措施有目共睹。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农民工欠薪治理……点点滴滴的关怀,农民工感受得到。
在进城打拼的过程中,他们所建设的城市,也在用各种方式接纳他们。这些曾经的“农民工”,逐渐转变成城市的“新市民”。
47岁的乔学武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程河镇乔庄村。2001年他来到深圳,现在是深圳龙岗公共汽车公司的出租车司机。2014年深圳开始用新能源出租车代替传统燃油车,乔学武也成为最早一批驾驶新能源出租车的司机。在深圳的十几年里,乔学武见证了出租车“油换电”,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职称,参加志愿活动,积分转变身份,成了“新深圳人”。
55岁的王顺高来自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王潭村,子从父业进入中建三局当木工,1982年10月随着单位来到深圳参与了国贸大厦、深圳大剧院等一系列地标建筑的建设。在工作中他收获了爱情,在深圳成家立业,自己也逐渐从木工转到电工,1996年进入公司管理层,专门负责建筑项目安全。王顺高说:“本来计划支援深圳3个月,没想到呆了30多年,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
26岁的刘翌来自广东省东源县蓝口镇秀水村,喜欢街舞,2013年来到深圳担任替身动作演员,2016年加入深圳万福民工街舞团担任舞蹈演员;23岁的曾继广来自广西玉林玉州区新桥镇辛仓大浪村,曾在工厂当过学徒,也开过网约车,2016年加入万福民工街舞团担任舞蹈演员。万福民工街舞团现有30名队员,平均年龄25岁,大部分曾是从事建筑、搬运、保安等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
30岁的李丽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马底驿乡,2006年南下深圳到电子厂打工,2007年加入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工作到今天。她所在的流水线最初只是个手工作坊,现在已经成为行走着机器人、装配着机械臂的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线。李丽不但收入涨了十几倍,性格开朗的她也在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了就是深圳人”,李丽最大的爱好是空闲时约着朋友们一起爬山、游玩,欣赏城市的风景。
(责编: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