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挖掘整理邢襄历史文化、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
邢台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永晨 通讯员陈勇曦)日前,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获奖作品进行了公示,邢台市共有7部文艺作品名列其中,获奖总数在各设区市中排名第一,且在6个艺术门类中无一空项,是近年来参评省级相关奖项入选作品数量最多、项目最全的一次,为该市今年的文艺精品创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初,邢台市制定了打造“中国气派、河北风格、邢台特色”扛鼎之作的总目标,先后召开两次全市文艺工作推进会,对谋划文艺精品选题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市委宣传部着力打造精品力作,一手抓重点,一手抓引导,全力调动文艺界人士的参与热情和创作积极性,一大批具有浓郁邢台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邢台市去年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传出去”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或参加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文化活动200余场。为将各大活动现场的精彩瞬间记录并永久保存下来,该市组织辑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画册《薪火相传 美我邢襄——邢台非遗》。画册通过优秀摄影师实地拍摄非遗活动的照片,从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民俗等类别介绍了65个非遗项目的亮点和特色。
收录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国际赛事。王其和太极拳代表队曾赴香港参加大型庆祝活动,在北京海峡两岸太极拳交流会上摘得多枚奖牌,并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了王其和太极拳美国协会第一次会议。在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过程中,邢台市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型非遗项目展演,包括秦王破阵鼓、沙河藤牌阵、平乡梅花拳等。今年在沙河市渡口游客集散中心,801名“织女”同时飞梭织布,展示沙河四匹缯制作技艺,创造了“世界上最多人同时织布”的纪录。二是集中展演。2018年春节期间,掀起“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热潮,重点组织招子鼓、转黄河、迎火神、抬黄杠、拉碌碡、梅花拳、剪纸等50余项非遗节目进行汇演。在节庆日或双休日,组织各县市区利用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广泛开展乡艺汇演、非遗展示、展览、专题交流会等系列非遗文化活动。
为扎实做好邢台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邢台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联策划创作一套历史文化大型连环画丛书《邢襄名人谱》,讲述邢襄大地在其3500多年建城史上涌现出的历代名人故事。
该市通过实地调研,认真细致地查看各地知名代表人物的历史遗存和文献资料,组织专家和学者召开座谈会19次,最终选定郭守敬、朱正色、魏裔介、吕玉兰、李保国等20位代表人物作为创作对象,由当地的知名作家、画家、史学家组成了创作团队,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文字和绘画脚本创作,旨在以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形式讲述人物故事和事件,打造一部兼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精品图书。
目前,第一批连环画丛书(10本)即将与读者见面,第二批连环画(10本)已完成文字脚本创作,计划2019年底印刷出版。另外,邢台市委宣传部正在筹划编印一部邢襄名人的人物传记图书,并组织各县市区编印撰写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的校本教材。
邢台西部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市陆续发掘申报的一大批中国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此,邢台市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古村落纪录片《太行深处有人家》,用影像的方式展示古村落的原貌,探寻每个村子不同的静谧和古朴,全方位、立体化描绘太行山深处的生态人文之美。
今年初,该市制定了第一季纪录片《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的摄制方案,分别选取沙河市王硇村、邢台县英谈村、临城县驾游村、内丘县神头村和黄岔村5个古村落作为拍摄对象。目前,《太行深处的北方川寨——王硇村》等已摄制完成,播映后深受观众好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实地探访。
今年,邢台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促使文艺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邢襄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其中,2018年度“邢台市文艺精品创作奖”共评选出获奖作品122件,其中突出贡献奖12件、繁荣奖90件、扶植奖20件。
该市还鼓励各县市区开拓文艺骨干培养基地,重点扶植县域文化馆(院、团)的精品节目。其中,沙河市豫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舞台剧《太行新愚公》荣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平乡县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南路丝弦《黄牛县令》是2018年河北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威县乱弹《梨乡情》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栏目首播。
而最新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的话剧剧本《郭守敬》、论文《北齐邺畿刻经碑考》、微电影《缘来是你》等7部优秀作品更是创作者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艺术结晶,进一步擦亮了“邢襄文艺”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