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十届杭州市民摄影节将在西湖畔孤山下启幕,将展出3000多幅摄影作品。
这些摄影作品的创作者来自哪里?他们在用照片记录些什么?从5月13日开始起,我们推出第十届杭州市民摄影节倒计时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摄影爱好者,走进这一张张照片。
今年24岁的Miki Teoh,有一个诗情画意的中文名字:张荔滢。来自马来西亚的她,骄傲地宣称:“我是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的后裔哦。”
对于能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第十届杭州市民摄影节这件事,张荔滢兴奋不已。在这位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图片摄影系的学生看来,杭州这座城市,能给人深深的画面感。“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越来越好,我想看看全中国,感受每个地方,寻找灵感”,她说。
但是,在这样的“洒脱”背后,这位颇有想法的华裔姑娘,其实还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
在来到中国之前,张荔滢已经从马来西亚大专毕业,又辛苦打工一年,攒够了钱以后,只身来到北京,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从大一从头读起,全身心地投入了摄影的世界。
张荔滢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远赴北京时拍摄的照片,图中为她的家人和朋友
在谈到做出这个不一样的选择的动力时,张荔滢说,自己在就读大专期间接触到摄影课,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于是决心系统性地学习摄影知识,并且去一个不同的国家,扩展视野。在在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面结识了一些来自中国的“摄友”后,她对于这个国家的认同感,更是增加了一层,于是,她终于下决心来到了北京。
虽然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小四岁,但是这位“超龄”大学生觉得,自己也有优势。“在学校时间越长,作品越多,人脉越广,也有更长的时间来锻炼自己”,这个姑娘一板一眼地说,“文凭不能代表一切,但作品是会说话的。”
如今,颇有规划的她,一边上学,一边正与同校好友筹划建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对于未来,她也想得清清楚楚:“我希望在中国发展。”
的确,张荔滢善于用她的摄影作品,表达她在异国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摄影讲的是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呈现的就是什么”,她说。而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带给她的,是更为敏锐的观察视角和捕捉细节的能力。
比如,在山西的火车站,她捕捉到了这个人来人往的“中转站”的光影变化,于是试图通过一个个身影和他们的影子,传递一种“热闹而冷清”的感觉。
可以说,这种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察,对于人间冷暖的捕捉,是张荔滢在摄影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一大主题。在她的另一张得意之作“拥抱”中,通过呈现环绕的臂膀和细微的面部表情,她加入了自己的阐释,希望展现“人与人的融合”。
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在此次的杭州摄影之行,张荔滢期许无限。异国他乡的生活,让她对于来自朋友的支持与温暖格外在意。她有一位好友,便是来自同校的杭州姑娘。“她的性格特别温柔,我刚来中国时,什么都不会,是她一直给我提点,”她说,“所以,我对杭州也一直有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而正是在这位杭州朋友的鼓励下,张荔滢报名参加了杭州市民摄影节并最终入选。
这张摄于马来西亚砂拉越的作品,为张荔滢赢得了杭州市民摄影节的“入场券”
在杭州期间,除了参加“在华留学生摄影分享会”,得到与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张荔滢以杭州为主题的作品还将于5月17日在市民摄影节上展出。这位以摄影为志业的女孩希望,在这次节日期间,能够通过她镜头背后的感受力,把这个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城市的温暖和亲切完美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