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教育成为热议话题。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已是共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各类软硬件的配套,更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理解和配合。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会跟随一个人一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一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以往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体育老师有事”曾是家常便饭,一度与体育课被挤占相对应的,是“豆芽菜”和“小胖墩”增多、近视率升高和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
近年来随着国民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成为共识。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并把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督导评估的范围。这个新学期,记者在南京某小学一年级课表上看到,一周30节课,体育类课程占了8节。虽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开出这么多体育课,但每天一节体育课正逐渐成为很多学校的“标配”。这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
但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是写在课程表上就行,还需要有关各方跟进各种软硬件配套。首先就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家长、社会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真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扭转不正确的理念和风气,把“指挥棒”指对方向。
其次是场地设施的建设。目前在中西部很多地区,体育设施仍然是开好体育课程的最大难点。这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落后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争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再次是师资力量的配备。缺体育老师,是许多学校的痛点,在上述记者看到的那张课表上,足球、篮球课就是语、数老师兼授的。编制限制、人才资源有限等是目前学校在开足体育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要培养更多体育教师人才,同时也不妨向社会借力,针对专业性更强的项目课程,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有资质的体育人才走进校园教学。
还有保障校园体育安全的问题。安全问题成为不少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尤其是有一定对抗性体育课程的“拦路虎”。这和一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受一点伤,动辄就找学校有关,也和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意识和能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有关。从学校角度看,要提高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尽量避免出现运动意外伤害,同时要提高学校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救护能力,完善学生意外伤害险等基础保障。从家长方面来说,则要从自身杜绝“娇气病”,放手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并能客观对待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
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关系到下一代孩子成长的大事,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可让体育课变成体育展示课。(作者:王恒志,系新华社记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