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需要自己的“拉玛西亚”(体坛走笔)

admin 2016-04-29 15:24:55 导读

导读 : 刚刚过去的亚洲冠军联赛小组赛第五轮比赛中,首次出征亚冠赛场的上海上港队主场力克澳大利亚墨尔本胜利队,以5战积12分的战绩提前一轮从小组出线,创下了中超球队近年来征战亚...

  刚刚过去的亚洲冠军联赛小组赛第五轮比赛中,首次出征亚冠赛场的上海上港队主场力克澳大利亚墨尔本胜利队,以5战积12分的战绩提前一轮从小组出线,创下了中超球队近年来征战亚冠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录。

  上港队的这个纪录有些特别,它是由武磊、吕文君、王燊超等一群二十六七岁的国内球员和埃尔克森、孔卡等“洋枪”一起创造的。上港队的球员大名单中,还有很多“90后”小将,他们和队里当打的主力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出自中国的“拉玛西亚”——根宝足球基地。

  上世纪80年代末,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创建拉玛西亚青训营,培养出像梅西、伊涅斯塔这样的球星。16年前,徐根宝在上海崇明岛扎根青训。如今,张琳芃、武磊、曹赟定、蔡惠康、颜骏凌等这些当年跟随徐根宝摸爬滚打的娃娃们,早已成为中国足坛的新星。

  遗憾的是,这样的好现象在中国足坛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外援摧城拔寨,本土球员后场防守”,很多年轻球员沦为替补席上的看客。一些俱乐部糟糕的青训,,使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走职业足球道路。

  这种窘境的出现,一方面是俱乐部对青训重视不足。据统计,32家中超和中甲俱乐部本赛季冬季转会支出超过30亿元,但今年投入青训的总预算仅为3.5亿元,很多俱乐部甚至没有完整的梯队建设。

  另一方面是退出保障不完善。中国足球并不缺乏好苗子,缺的是让孩子敢于走职业道路的配套政策。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将来如果进不了职业队,多年投入就会打水漂;即便进了职业队,退役后出路也很窄。正是这些“卡脖子”现象,让孩子和家长在面对职业足球时有些望而生畏。

  如何建立一个完备的球员成长体系?法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法国足协通过遍布全国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和专业青少年足球教练发现可塑之才,然后汇总到专业的青年足球协会来筛选,进行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培养。即便这些孩子最终进不了职业队,他们也能考入大学,或从事体育教育相关工作。同时,法国政府在鼓励社区体育设施开放、业余俱乐部发展、青少年足球教练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一过程中,俱乐部的角色更为重要。德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俱乐部青训建设的措施,包括建立标准青训学院,青年队必须拥有专业训练场、教练、队医、一个能容纳至少1.5万人的球场等。如果俱乐部不遵守上述条例,马上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一个成功的俱乐部无一不注重青训。在巴塞罗那,青训营为孩子提供家庭式的氛围和人格塑造方式,让孩子能读好书、踢好球、有出路,这种培养模式在俱乐部得到自上而下的沿袭和贯彻。

  中国足球正在回暖,中超联赛未来要稳定发展,无疑需要更多年轻人的进入,完善的成长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球员从刚开始踢球到成长为球星,时间可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对于梦想成为球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需要一个清晰的成长通道。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奥运冠军现身南京国际跑步节 带领千余人畅跑老山
下一篇:里约奥运脚步临近 各方对巴西持有信心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