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唧唧堂”关注各学科最新最热研究推荐论文解读
发现关注更多研究和研究人,请访问唧唧堂网站
原创文章首发于唧唧堂,作者:唧唧堂研究人 LP
NBA的全球化不仅仅体现在受众群体上,也体现在球员组成上:1999至2000赛季仅有35名国际球员,而到2014至2015赛季,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101,增长率高达188.57%。那么,这些国际球员的待遇是否会与本土球员有所不同呢?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中一个很常见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工资歧视。Yang和Lin的文章,”Is There Salary Discrimination by Nationality in the NBA?: Foreign Talent or Foreign Market”,对此进行了考察。
目前,对国际球员在NBA的工资待遇主要有两种观点。『赢者诅咒』(Winner’s Curse) 假说认为这些球员给球队带来的边际效应可能会被高估,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得到相比本土球员更高的工资。这是因为,,国际球员没有在美国打球的经历,从而球队没有足够的信息去判断这些球员的真正能力。考虑到国际球员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增加国际球员国籍所在国的收视率和支持率,也被称为消费者歧视),球队会给他们更高的工资。然而,从劳动力市场供求角度来看会得到相反的结论。NBA在很多球员心目中是『篮球圣殿』,这就使得球员供给远大于需求。球队议价能力更高,因此在球员与某些较为保守的球队签订合同时就必须接受较低的薪资水平。
picture from 500px by Stanislav Novak
Yang和Lin这篇文章的实证模型源于考察工资影响因素的Mincer方程式(1),具体设定如式(2)所示:
其中,S代表球员的工资水平,FORWARD和CENTER都是虚拟变量,取1如果球员的位置为前锋或是中锋;AGE为球员年龄,EXP代表球员的NBA经验,用赛季数表示。接下来的一些变量都用于衡量球员的场上表现:GAME为球员赛季中上场的次数,MINUTE为平均上场时长;REBOUND、ASSIT、STEAL、BLOCKED和PTS分别代表球员平均每场比赛的篮板球个数、助攻次数、抢断次数、盖帽次数和得分。CHANGE也为一虚拟变量,取1如果球员更换了球队。STAR表示在上一赛季球员是否在全明星阵容。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固定效应模型,所以是否为国际球员——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不能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固定效应模型不能估计不随时间改变的变量)。因此,本文使用了两阶段固定效应模型(two-stage double fixed-effect model)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由式(2)计算出每个球员的个人工资溢价,即ui,这一溢价可以看出是由球员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然后,再利用式(3)至式(5)用ui进行回归。FOREIGN为虚拟变量,取1如果为国际球员。ROUND1取1如果球员在首轮就上场。HT为球员身高。RACE取1如果是白人球员。本文还考虑了市场规模对球员工资的影响。DKMT代表国内市场,由球员家乡的累积观赛人数对数表示;对国际球员增加了一变量FMKT,代表其国家的市场规模。作者分别用了三个标准来衡量:人口规模,人均GDP和该国是否有职业篮球联盟。
picture from 500px by Michael Merchan
本文数据来基于1999-2000至2007-2008赛季的618名球员的个人信息,构建了一个拥有3051个观测值的不平衡面板。在进行实证回归后,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
1、在控制球员个人特质和上场表现之后,平均来讲,国际球员获得的薪水要比本土球员低13—18%左右。这反驳了『赢者诅咒』假说。
2、对美国本土球员的分组回归显示,白人球员不再拥有工资溢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黑人球员反而会获得更高的薪酬。这可能和NBA中黑人占据主导地位相关。同时,这也可能反映出了对白人球员的『种族歧视』。
3、三个衡量国际市场的变量在回归中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这说明,国际球员所在国的市场规模对差异化球员工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体来说,来自更大经济体(比如中国)的国际球员会获得这种工资溢价。
参考文献
Yang, C.-H., & Lin, H.-Y. (2012). Is There Salary Discrimination by Nationality in the NBA?: Foreign Talent or Foreign Market. 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 13(1), 53-75. doi: 10.1177/1527002510391617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LP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LP 在唧唧堂所有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