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学发展的嘉善样本(人民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admin 2017-06-20 11:31:24 导读

导读 : 嘉善县干窑镇王家浜一景。 沈海铭摄千年古镇西塘。 资料图片下午5点,浙江嘉善凯诺电子研发大楼里,职春星正紧盯测试仪,查看一批芯片的检测结果。一小时后,他...

县域科学发展的嘉善样本(人民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嘉善县干窑镇王家浜一景。
  沈海铭摄

县域科学发展的嘉善样本(人民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千年古镇西塘。
  资料图片

下午5点,浙江嘉善凯诺电子研发大楼里,职春星正紧盯测试仪,查看一批芯片的检测结果。一小时后,他将乘坐高铁返回位于上海的公司总部。如今,除了品牌宣传和核心研发在上海,公司其他部门和人才都已入驻嘉善。

71岁的陶国根喜欢在新泾港边的绿道上散步,走累了,就直接到河边掬水洗脸,凑上前看,河底水草清晰可见。新泾港之变,源于铁腕整治:附近14家企业全数淘汰,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生态护岸、道路绿化等工程同步跟进。

梅雨季节到了,天凝镇戴西港村85岁的顾老太因胸闷住进了镇卫生院,给她检查的是来自县医院的李医生……

行走嘉善,你会对县域科学发展有更明晰的认识: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发展同步,服务同质,到处欣欣向荣,到处充满活力。不时碰到的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诠释着这个浙北小县走在前列的事实。

“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嘉善县人民大道上,这条22字的标语分外醒目。近些年,嘉善的发展令人惊羡: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5万元和3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杭嘉湖平原,强县如林。嘉善凭借什么一跃而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又是怎样铸就科学发展的“升级版”?

回望探索县域科学发展之路,嘉善人不会忘记: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嘉善调研,对嘉善发展作出指示;一年后,习近平再次来到嘉善,进一步明确嘉善发展思路;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将嘉善作为基层联系点,并到嘉善调研;之后,习近平同志对嘉善发展情况多次作出批示。

创新,不竭的动力源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真正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嘉善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县,全域面积只有506平方公里,资源更是乏善可陈。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的嘉善人“无中生有”——不产木材,却成了木业大县,产出的胶合板数量占全国的1/3;机械、五金、纺织服装等块状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仅纽扣企业全县就多达1200家。

不过,这种“村村都在冒烟,哪管高端低端”的发展方式,使嘉善的产业一直蜷缩在价值链的底端。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就明显不足。不独如此,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怎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嘉善先从转变发展方式着手,创新发展理念,推出了“退散进集”举措。魏塘街道的变化,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魏塘街道原有4家小铸造企业,发展多年,谁也“长不大”。现在,拳头攥了起来,4家企业重组为一家精密机械类企业,产能与之前持平,用能却减少1/3,用地仅为原来的1/2。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嘉善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现代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400亿元。

贴片仅有指甲盖大小,点胶机头却能准确无误地在上面来回运转;整个流水线,仅有3名工人照看……这是记者在浙江亿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产能提高了13倍。”公司副总经理邹军道出缘由。

以前评价企业,嘉善主要看税收。造成的结果是:经济总量上来了,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一大片。现在,嘉善将“亩均、人均、科技”作为新的衡量标准。这几年,嘉善淘汰低效产能企业343家,投入200亿元支持企业“机器换人”,使得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3%。

这些年,嘉善始终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小小一粒纽扣,里面蕴藏着不小的科技含量。嘉善天路达公司是专业纽扣生产厂家,拥有“智能服装辅料检索”等14个实用新型专利,去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曾经吃了没有核心技术的亏,现在嘉善着力打造自己的科技型企业,一个小县培育出4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发中心。

创新,关键是人才。如何引来“金凤凰”?嘉善创造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只要你有“才”,县里就会提供“孵化—转化—产业化”平台,让“才”得到充分展示。嘉善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61名。上海专家蒋永新手握“半导体封测设备开发”的技术入驻嘉善,县里为其提供20多万元政策资金、50万元贷款。如今蒋永新研发的产品已实现量产,产值超3000万元。

走进嘉善归谷智造小镇,仿佛来到科技展示馆。裸眼3D技术、无人机测绘、智能监控设备、氧传感器芯片……前沿科技让人眼花缭乱。“通过政策、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已经聚集电子信息、智慧医疗等产业项目130个。”归谷园区管委会主任钱慧介绍,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镇里,已有7000多人创业。

创新,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而是在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说农业是弱势产业,但13个省级农业精品园和80个精品农业示范点,让嘉善的农业别样强势。

嘉善淞浩生态农业园里,樱桃晶莹剔透,游客络绎不绝。“樱桃从种到采,所有的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实施,确保果子个个是精品。”负责人章红飞言语中透着自信。

创新给嘉善带来了什么?8年间,嘉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R&D(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7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3.1万元/人,位居浙江前列。

协调,城乡界限在消融

嘉善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推进城乡一体化

长久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县域发展的一大难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前提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005年时,浙江人均GDP近3000美元,嘉善是3800美元,完全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推进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推动城乡一体化,嘉善的措施是打造“节点型中心镇”: 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

走进姚庄镇桃源新邨,只见栋栋排屋宽敞、文卫设施齐全。2500多户曾经分散在各地的农户通过中心镇集聚后,生活已与城里人无异。南鹿村村民宋月红告诉记者:“政府刚开始推动中心镇建设时,大家心里很有顾虑。现在看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嘉善的中心镇建设,不是简单集聚了事,而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让集聚有动力。

走进大云镇东云村,老远看到10多位工人在忙碌。身后,一幢占地9亩的厂房即将封顶。“不算打工收入,仅厂房租出去,村里每年就多收入90万元。”东云村党总支书记陆荣杰说。

嘉善连续三轮实施“强村项目”:每年安排50亩土地指标和1200万元扶持资金,落实项目贷款贴息、规费减免、租金税收先征后补等政策,建成“强村项目”85个,增加村集体收入3500万元。

干窑镇党委书记陆剑峰介绍:“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分类施策。一是让青年农民参加培训获得技术,镇里每年培训150名电工、电焊工等技工;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将农田流转后统一规模经营,出现了一批‘蔬菜大王’‘草莓大王’等;三是支持青年农民创业,如今镇里已有机械、轴承企业113家;还有一部分做了农村电商,去年‘双11’,黎明村甜瓜线上销售超过800单。”

经过一轮翻修,蘑菇大棚又扩大了一倍,姚庄镇武长村村民李永清很是满意。为支持农民创业,姚庄镇率先试点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三权三抵押”改革。李永清用土地流转证贷到了15万元,解决了扩大规模的资金难题。

“强村项目”让农民的钱包一点点鼓了起来。2016年,嘉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021元和29514元,收入比为1.69∶1,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小: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喝上了同样的自来水;

——县城的公交车开到了田间地头,公交通行率达100%。所有村到最近的高速口不超过10分钟、到县城不超过20分钟;

——天然气管网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污水、垃圾实现了城乡统一收集、处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实现了城乡融合……

落座、起腔、开唱……唱书先生徐文龙唱着苏州评弹《杨乃武与小白菜》,台下70多位老人听得如痴如醉——这是记者在桃源新邨的桃源书场看到的一幕。5月26日,一场中美篮球邀请赛在姚庄镇体育馆开打,观众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76岁的姚庄镇居民沈金兴搂着美国NBA发展联盟球员连拍几张照,并“晒”上了微信朋友圈。

“缩小城乡差距,不独在物质方面。我们要让农村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文明。”姚庄镇党委书记曹惠明说。

绿色,点石成金的“转换器”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一定不要再去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

嘉善也曾有过一段令人羞赧的过去:星罗棋布的小塑料厂、小化工厂、小皮革厂、小五金厂……每根烟囱都冒着滚滚黑烟;不少河水都呈酱油色,恶臭难闻。

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嘉善人有过困惑。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安吉县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给嘉善提了醒: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一定不要再去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嘉善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各类整治项目清单上,责任人、销号时间都一一标注。从10多年前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当下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嘉善始终走在前头。

水脏,根源常在岸上:猪棚乱搭、垃圾乱堆……对农村面源污染,嘉善实施生猪养殖转型工程。可不允许污染,老百姓的生计怎么办?

刚送走一批采摘客,枫南村村民陶勇杰正在盘点收入。他告诉记者:拆猪棚,他曾很不情愿。政府帮扶他建农家小院,他又将信将疑。谁知今年樱桃成熟,游客纷纷光顾,他一个小长假就收入上万元。

头顶一阵聒噪的“嗡嗡”声传来……抬头望,原来是一架无人机正沿着河道航拍作业。“治污难,确保不反弹更难。我们建立了‘天上无人机、地上摄像机、面上智能机’的立体化监管网,前端执法‘能定位、能测量、能预警’,后端管理‘能跟踪、能监控、能分析’。同时,配齐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建立了奖惩细则,对环境脏乱差的单位和农业主体实行一票否决。我们有信心让绿色发展理念永远成为嘉善的主旋律。”嘉善县环保局长邵小华说。

嘉善不但下大力气实施“五水共治”,还举一反三进行“五气共治”——整治工业废气、严禁秸秆焚烧、治理汽车尾气、防治城市扬尘、治理油烟废气,实现了10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秸秆禁烧、黄标车淘汰、餐厨油烟治理、建筑扬尘洒水全覆盖。

环境好了,得益的当然还是老百姓:去年,嘉善空气质量优良率接近80%。许多客商落户嘉善,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

开放,借船出海天更阔

接轨上海是共赢问题,不存在谁吃掉谁、谁压抑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关系

嘉善紧傍上海,前些年有人担心:“强邻”在侧,会不会引发“虹吸效应”?甚至有人建议:为了肥水不外流,还是关紧门户好。

“接轨上海是共赢问题,不存在谁吃掉谁、谁压抑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关系。引领经济发展,必须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你们要从全省大局出发认识这一问题,在主动接轨上海方面迈出新步伐。”拨云见日,嘉善人心里亮堂起来。“学习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嘉善上下同心。周一坐高铁来嘉善上班,平时住嘉善,周五回上海过周末,成为许多上海人的生活轨迹。

让上海人产生这种“家”的感觉,缘于嘉善人“主动接轨”。前些年,高铁尚未修通,开车往返嘉沪并不方便。“铁轨没接上,轮子先接上。”嘉善开通了去往上海枫泾的浙沪省际公交线路,医疗、电讯、教育等公共服务也逐一接轨。

——打个预约电话,陈明发在嘉善就能享受上海名医的诊疗。嘉善一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嘉善二院和上海新华医院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医生定期来嘉善坐诊;

——陈红旗将企业搬来嘉善,依然保留了021开头的办公电话。在嘉善可以安装上海固话,用上海手机号也不收漫游费;

——虽离开上海,钱立群的女儿在嘉善中学仍享受华师大二附中的教育资源。对接教育资源,两地实施合作办学,上师大还把附属学校开到了嘉善……

嘉善还在文化、社保、科技、体育等方面与上海全面对接,同城效应更为明显。

接轨上海,嘉善更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2012年3月7日,嘉善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久,嘉善9个镇又全部与上海的有关镇、街道、园区建立合作机制。“攀亲”之后,嘉沪两地在产业配套协作、科技人才吸引、机制创新等方面大动作不断。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嘉善抓住机遇,设立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目前,协作区已为嘉善引进12个高端项目,创新5项自贸区通关便利化制度。从此,嘉善1557家进出口企业享受了在家门口报关的便利。

“水果箱子订少了,还要再订!”姚庄镇黄桃种植户袁金红“吼”完电话,转身咧嘴笑了。“我们的黄桃质量高,第一拨还没全熟,上海商家就订完了。”对接上海,嘉善牢牢遵照“高水平开放”这一理念。嘉善狠抓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上海“挑剔”的胃口。去年,嘉善卖到上海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5亿元。上海外来农产品中,1/6来自嘉善。

“来嘉善旅游,送迪士尼门票!”上海迪士尼乐园旁边的公交灯牌上,嘉善旅游的广告语朴素直白。对接上海,嘉善频频大幅让利,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爆,2016年引来900多万上海游客。

从担心“虹吸效应”到实现“同城效应”,高水平开放使得嘉沪两地形成了独特的“13579”现象:10%的嘉善人在上海工作、学习或者生活;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受上海的影响而进入。

向上海开放门户,借船出海,让嘉善人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们将门户开得越来越大。

接过姚庄镇党委书记曹惠明的名片,记者发现印的是繁体字。“我们镇有70多家台资企业,常住台商2000多人。”曹惠明解释道。多年来,嘉善被誉为“浙江省最成功的台商投资区”。承接上海的外溢效应,嘉善引进了7家世界500强企业,连续15年进入浙江利用外资“十强县”,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

开放,开阔了嘉善人的眼界和胸襟。嘉善有32万外来人口。“我们不叫他们外来人口,而是新居民。”嘉善县委书记许晴说。嘉善在浙江省率先成立县新居民事务局,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让新居民真正融入嘉善。

嘉善对外来人口有多关心?曾经口口相传的一件事是最好的证明:数年前,嘉善县领导在基层走访,一些四川人反映市场上辣椒酱供应量不足。“没有辣椒酱,他们在嘉善的生活会少了些味道。”县委常委会上,县领导当即表示想办法解决。

来自贵州,已在干窑镇工作7年的龚学勤现身说法:我们和本地人交着一样的社保,在医院看病、孩子上学等方面,已没什么差别。

共享,城乡同心更和谐

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有两则新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自2016年1月1日起,嘉善县城区530名环卫工人吃上了免费早餐;9.9万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政府投保政策性意外伤害保险。有媒体评论:小事折射了大民生。

如何将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嘉善树立了“两个标准”:一是“重GDP轻民生”的观念不能有,嘉善将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提高到77%以上;二是“重做大‘蛋糕’轻分好‘蛋糕’”的观念不能有,嘉善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和可持续地推进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共享”,嘉善牢记心怀,并一件件落到实处。

这些年,不少城市的名校人满为患,而乡村学校却门可罗雀。嘉善实施了教师流动制度,城乡共享教育资源。全县共788名教师参与流动,城乡互动的约400人,力争实现城乡学校“零差异”、城乡师资“零差距”、城乡学生“零择校”。

嘉善让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结对,名医、资源“双下沉”推动了医疗共享。现在“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形成“20分钟医疗圈”。

“村民们爱住院了。”干窑镇党委书记陆剑峰回老家,发现了这个“奇怪”现象:哪怕是小病他们也愿意去住院。村民李可成笑道:“看病不是负担了,大家就更惜命了。”

在嘉善,城乡居民都享受同等的大病保险报销待遇。个别因病致贫户,政府也有应对之策。戴西港村低保户陈大叔因病住院,报销后仍欠费3万元。民政局立即将其列入“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对象”,结合社会救助帮他支付了部分费用后,还发放了12个月最低生活保障金。

指针刚指向11点半,陶庄镇汾南村李兰珍老人家的门铃就响了。推开门,金色年华服务店的李晓峰拎着午餐走了进来。在嘉善,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户籍人口的1/5。如何让李兰珍这样的独居失能老人共享幸福生活?嘉善率先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县里每年提供5万元财政补贴,安排社区照料中心提供送餐等服务。

来到大云镇江家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门口一张活动项目表引起记者注意。表内既有缝衣、理发等免费服务项目,也有生日聚会、节日茶话会等活动项目。嘉善通过县财政补助、街道配套资金、村集体经济、社会捐赠等多渠道保证了经费充足供给。

共享,带来了社会和谐——多年来,无论和谐指数还是群众满意率,嘉善一直位居浙江前列。“在这里工作,安心、舒心。任谁,只要来了,就再也不想走了!”安徽籍新居民姜存满不仅介绍了3个朋友来嘉善务工,还张罗着将弟弟的家也安在了嘉善。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0日 16 版)

(责编:冯人綦、崔东)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媲美王大陆?Baby唱歌嘴太大遭兄弟们嫌弃(3)
下一篇:专访库班:希望小丁签约小牛 他表现达到预期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