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刷屏了朋友圈。短短一句“无问西东”,在不同的人的视角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清华学人的眼中,在军工人的眼中,在青年学子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样的无问西东。而在航空人的眼中,无问西东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8年抗战,诺大的中国已容不下一张书桌,那些年多少中华学子投笔从戎。电影中的沈光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自愿参与了最惨烈的空战,最终为国壮烈捐躯。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
8年抗战,大批学子如电影中的沈光耀一样,投身空军,他们或是成为飞行员,与日军在空中厮杀,或是成为工程师,在地面为了战鹰的飞行而日夜操劳。还有一些人,他们用另外一种形式投入到了航空事业中。
1936年徐舜寿在清华实习工厂
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1933年9月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国内和国外工作。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徐舜寿任主任设计师。1956年10月,他提出了自行设计制造亚音速喷气教练机歼教1的方案。该飞机1958年7月26日首飞成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1957年8月以后,徐舜寿和黄志千一道提出设计初教6的设想。1958年8月27日,初教6首飞成功,1961年投入批量生产。而后他又主持和参加了我国多型飞机的设计,并为运7飞机的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华学子在清华航空馆飞机前,左三为陈一坚
“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陈一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先后在哈尔滨、沈阳、西安等飞机厂、所工作,曾参加歼教1、运7等10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1982年被任命为“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因在飞机设计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歼教1前的合影,陆孝彭、叶正大、徐舜寿、王汇青、程不时、顾诵芬、汪子兴
我国著名气动弹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飞机总体设计专家程不时,强5与初教6飞机主管设计师高镇宁,海防导弹总设计师、飞机研制总指挥何文治,飞机强度专家冯钟越等,都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则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系走出的多位航空大家,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投身航空报国的,远不仅清华的学子。
伏案审查设计图纸的黄志千
1938年4月,一名来自上海交大的青年,在经过航空机械学校受训后,辗转于西南抗战大后方,奋力修复着受损的战鹰——这位青年的名字叫做黄志千。他后来主持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开辟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
顾诵芬(前排左三)与上海交大航空系同学合影
1940年,一位少年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礼物——一架飞机航模。当少年眼见轰炸机一次又一次从头顶飞过,所到之处一片硝烟废墟,百姓死伤无数哭喊连天。他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这位少年的名字叫做——顾诵芬,他是歼教1、初教1的气动布局设计者、歼8Ⅱ的总设计师,更是国产大飞机战略布局的推动者。
1958年6月,飞机设计室设计人员与苏联专家在初教6木质样机前合影。前排左起:支部书记王汇清、室副主任黄志千、苏联专家、室主任徐舜寿、室副主任叶正大、室行政助理曲延桥;后排左起,总体组组长程不时,气动组组长顾诵芬、主管设计师屠基达、强度组组长冯钟越、机翼组组长沈尔康、机身组组长方宝瑞、起落架组组长李文龙、操纵组组长席炆、室管理员兼液压组组长郭松林、翻译兼高空组组长吴石青、副主管设计师林家骅。
航空报国,这四个字,与其背后的航空工业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在影片中,你能从那些学子身上看到真实、正义、担当、磊落,更能感受到航空工业需要一代代精英志士的坚守和奉献。(小飞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