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海到红海电影批片是门什么生意

admin 2018-02-23 06:17:05 导读

导读 : 2018年甫一开始,不少观众便发现,今年在院线看到的国外电影明显增多了,《迷镇凶案》《第一夫人》《神秘巨星》《公牛历险记》《奇迹男孩》扎堆上映……但这些国...

原标题:“批片”是门什么生意

2018年甫一开始,不少观众便发现,今年在院线看到的国外电影明显增多了,《迷镇凶案》《第一夫人》《神秘巨星》《公牛历险记》《奇迹男孩》扎堆上映……但这些国外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又有所不同,它们都不是大投资、大制作、大宣传的超级英雄题材,制作成本不高,题材也更为丰富多元。事实上,这些电影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批片”,它们当然不是国产电影,但也不是分账片。

何为批片?为什么批片越来越多、存在感越来越强了?

批片与分账片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批片作为独立于分账大片和国产片之外的特殊存在,一直颇为低调,观众对批片也了解不多。但这两三年来,随着一些国外小众电影票房的异军突起,观众才注意到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批片。

批片的正式名称是进口买断片,这是一门传统的电影生意,是中国电影行业内部有别于进口分账电影的惯常说法。分账片就是出口到中国来的电影,要跟国产片一样,外方出品方参与票房分账。分账片由美国公司选片报送,中国的中影公司作为官方机构,负责给予分配额和档期。这34部分账片,现在还全是好莱坞六大公司的电影,其他公司插不进手。

34部分账片以外,每年进口到中国上映的电影,被统称为批片。它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从海外片方处买断影片的国内发行放映权,并且海外片方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赚钱赔钱都由中国片商承担。批片其实也有限额,一般每年的引进额度是30部,其中中影与华夏各拥有15部的指标,但是这一指标并不一定每年都会用完,也会有某年影片较多而一些买断片不占用指标便可以上映的情况存在。像去年上映的批片就超过50部。

批片和分账片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引进的形式不同,制作量级上也有明显差异。分账片的片源大多是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这样不缺钱的大片商,它们制作的电影往往也都是大题材、大投资、名演员、拼特效,比如去年它们出口到中国的分账片都是“大片”,像《美女与野兽》《蜘蛛侠3》《变形金刚5》《雷神3》《加勒比海盗5》等。而买断片的来源大多是资金并不充裕的独立制片厂,电影的题材更为多元,影片的制作费用以及明星的腕级一般会比分账片低一些。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虽然批片和分账片的份额差不多,但批片的市场票房要远低于分账片,存在感也比不上分账片。

批片生意:从蓝海到红海

虽然近年国内的批片数量不少,但早些年海外电影市场的中国买家数量甚少,版权价格十分低廉。买断片之所以被称之为批片,就是因为最初许多海外影片的版权价格非常低,“50万美金就能打包买断10部影片”,国内版权方去买影片的时候都是十多部甚至更多影片一起打包“批发”。

当时批片有点“赌一把”的性质。批来的电影不一定有上映指标,这也意味着花了多少钱买版权就亏了多少钱。但不同于分账片的分账模式,一般批片的分账模式是:票房收入中,扣去税费,影院和院线拿走约40%,作为主发行方的中影或华夏拿走25%左右,最后买断方作为协助发行可获得30%左右。只要有一部批片能卖出2000万元票房,分账后拿回30%,算下来就稳赚不赔。

2010年上映的《敢死队》让业界第一回感到,“批片也能赚大钱”。当时,北京创世星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50万美元的“高价”买断其版权,上映后获得了2.16亿元的票房,这个成绩在当年排在了国内票房的第10名。有媒体用公开数据算了笔账:影片版权费、拷贝制作等成本约620万元,2.16亿元票房经过分账后,创世星能收回约7000万元,净赚超过6000万元,等于投资翻了10倍。

超高的利润率引起市场的惊呼与关注,也带来了一大批跟风买家。有电影人士表示:“2011年我们去AFM准备像往年一样买片子的时候,了解到80%的影片的中国大陆地区版权都被买完了。”此后,批片的玩家越来越多,批片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到了2012年《敢死队2》的时候,乐视花了800万美元买版权;2014年上映的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最终华谊兄弟以1100万美元接盘。比起2010年50万美元的 《敢死队》,它们的价格已经涨了十数倍甚至数十倍。

批片的“跃进”,很快让批片从蓝海变成红海;不少玩家跟风进去,最终才发现批片的风险远大于看得见的收益。上映指标有限,砸在手里的项目不少;质量参差不齐,票房惨淡的也不少。并且,批片热也让这门生意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不少片源公司不再满足于被买断,而是通过私下协议参与分成。比如去年上映的批片《生化危机6:终章》票房突破10亿元,但其背后的发行方狮鼠影业仅仅分得数百万元的利润。

批片的机遇和国产电影的挑战

总体而言,从这两三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对于批片的反馈中,既可以察觉出中国电影在发生变化,也可以看到批片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少题材不被看好的批片,最终收获了不错的票房。《爱乐之城》2.3亿元、《刺客信条》1.5亿元、《一条狗的使命》2亿元、《你的名字》5.6亿元、《血战钢锯岭》4.2亿元……尤其是2017年的三部批片,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和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都大放异彩。《摔跤吧!爸爸》 揽下12亿元票房,《看不见的客人》票房过亿,《天才枪手》也取得了近3亿元的高票房;因为批片价格不高,它们的利润率甚至超过《战狼2》。

这一现象折射的是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成熟,观众越来越理性。大投资、大制作、大宣传的IP大片不再有恃无恐,观众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观众也不仅仅青睐超级英雄题材或者动作题材,一些小众的、偏文艺性的题材也开始得到关注。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口碑为王的时代,许多优秀口碑的国产片和批片一再上演票房逆袭的奇迹,说明好口碑才能笑到最后。

批片迎来新机,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是世界各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买片卖片双方而言都是新机遇。但批片也在对国产电影构成挑战。虽然目前国产电影不断做大做强,但我们迄今没有拍出属于自己的《摔跤吧!爸爸》《天才枪手》,不是资源不够、资金不够,而是人才不够、创造力不够。中国电影光靠所谓“市场张力”和“市场引力”显然不够,除了要建成大市场,我们还要不断提升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国产电影坐稳市场主体地位。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牛市早报|资深投资者看好A股节后行情,春节电影票房创纪录
下一篇:红海逆行 目标冠军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