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腾讯娱乐釜山讯(文/胡梦莹 图、摄/权小星)来釜山的飞机上,张家振偶然遇见,简单寒暄了几句。虽然都纵横华语电影数十年,但过去因涉及的领域不同,彼此并没有太深的接触。
但这一次,他们来釜山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由他们分别监制的电影《西的》、《在码头》同时入围了第22届釜山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角逐“新浪潮”奖,也是该单元今年唯二入围的内地电影。
张家振是好莱坞最受认可的华人制片人之一,、的好莱坞成功背后,他功不可没。纵横商业片30余年,近年成立新公司后,开始立志扶持新导演。贾樟柯则是从独立导演做起,一拳一脚扩大了事业版图,如今当监制、开办电影学院当校长、搞艺术中心、创办平遥电影节,似乎无所不用其极地吸纳更多新兵。而这两个志向曾经截然不同的掌门人,眼下终于殊途同归。
新浪潮是面向新导演的奖项,《西小河的夏天》的导演,或是执导《在码头》的都是电影界的新兵。前者刚刚大学毕业,涉足电影圈没多久就拍摄了首部长片;后者曾出演过贾樟柯执导的《天注定》,但从诗人转身成为电影导演仍是“如履”。到底对新人导演的作品看法如何,又是因什么缘故与作品结缘,我们为此询问了两位监制。
电影《西小河的夏天》海报
一问:为什么愿意监制这部新导演的处女作?
贾樟柯:韩东作为一个作家,我是特别喜欢,也是他的读者。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特别想改编《在码头》,后来他说他想自己改,我就特别支持。实际上,就作家来说,韩东他呈现在文化与诗里面的视觉能力已经很清楚了。
张家振:我认识周全和制片人,他们找我来当这个戏的监制。我认识的周全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他在学校的时候就拍过很多短片,我都看过,他也拿过很多奖。看了剧本,我就非常喜欢,觉得应该参与这个电影。我自己喜欢一个故事也不会考虑它的成本多大,事实上以前我也拍过不少低成本的电影,不过没有成功而已。
电影《在码头》海报
二问:监制过给新导演提供了哪些帮助?是否会干预拍摄?
贾樟柯:我没有指导,我过去监制过的十几部影片,我和所有的导演都只在剧本阶段、创意的沟通阶段接触。我作为一个聆听者、交谈者,去理解、帮助导演,把他最珍贵的东西捕捉到。除此之外,我觉得导演的自由是很重要的。我和韩东的区别无非是我拍了20年的电影,他写作写了20年。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这么长时间的创作人都知道,只有给他自由他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做到最好。
张家振:我只是在前期剧本上提了一些意见,拍摄的时候探过一次班,都是他们自己弄的。最初周全的想法是集中在小孩和邻居老头的关系,我比较喜欢现在完成的那个剧本,其实只是那个小孩生活的一部分,像他和父母、家庭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我认为也很重要。毕竟一部电影是可以从很多层面去看故事的,不止看一条线。虽然同样是说那个小孩,但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其他的东西,我觉得这是电影成功的地方。
张家振
三问:对于成片如何评价,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贾樟柯:电影也是一个视觉化的东西,作家转身当导演,也无非就是一个转化的能力。当他拍完之后,我觉得他对表演的控制,这些更为细腻专业的东西已经相当娴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我觉得很满意。
张家振:虽然这是周全的第一部戏,但他的手法非常平稳,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新导演的作品。可能也和他以前拍过很多短片,和那个训练有关。我觉得他是非常全面的好导演,不光现场怎么拍、怎么指导演员。另一方面他在故事的掌握上很有分寸,他是比较全面、成功的导演。
贾樟柯
四问:对于文艺片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状况怎么看?
贾樟柯:2006年我们开始讨论中国电影院应该给艺术片、纪录片,或者其他类型影片一些放映空间,到今年十几年过去了,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有一些变化,多少比原来好一点了。像今年导演的电影以及一部纪录片,票房都非常好。我觉得那个空间开始拓展了,当然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如果没有十年前那样的讨论,人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中国电影院需要多元化,就变得全是好莱坞电影,全是大片了。
张家振:就现在的市场来说,观众已经慢慢培养出一些品味了,他们会挑好看的、品质高的戏去看。不管这戏是印度戏、西班牙戏也好,只要本身质量高,观众就会看,也可以卖挺多钱,我觉得已经非常好了。只要戏拍得好,我相信是有它的观众的,这方面我不是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