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消防发微博批评了某电视剧官博宣传时发布的“学霸的充电姿势”,文中称:
不应该错误引导公众,手机充电时应使用标配充电器,确保输入电压电流符合标定值,否则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电视剧官微截图
网友评论
嘉兴消防:这样充电错误的,看剧也要擦亮眼睛哦
Longuard:爱迪生和特斯拉握手言和,然后双双对着这人反手就是一巴掌,将其打成了正弦波形
清源清清清:手机充电需要5V0.5或者1A,220v交流电接上立马就会起火燃烧爆炸
MM_Simon:大人看到也就算了小孩看到不会模仿吗?
圆圆就是木木:是不是傻?那还要充电头干嘛?
小猪猪就是我~:千万别学!
还有网友指出,此前很多电视剧中也存在不少容易误导观众的情节,“总觉得编剧一拍大腿就决定了一个剧情”。
部分行业剧剧情缺乏专业知识
近年来,行业剧热播,不少剧情也遭到医生、律师等业内人士的吐槽,批评有些行业剧缺乏专业常识。
部分行业剧被吐槽
此前,在某电影热映期间,厦门血站就曾发文,指责该电影出现了至少三处医学知识上的硬伤误导观众。
厦门血站吐槽称,O型血不是万能血。
事实上,O型血的人尽管血细胞表面不存在A或B抗原物质,但在其血浆中却存有能对抗A或B抗原的物质,如果输入其他血型患者体内,常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
所以,目前临床对输血的要求是,第一坚持同型输血,第二对有反复输血史,如新生儿溶血症病史或经产妇等情况时,应采用更多的方法鉴定其他血型和做输血前的配血试验,以保证输血安全。
厦门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献血法》颁布十几年,还停留在靠“我是O型血抽我的”、“我是Rh阴性血型,快把我的血给她用”的凭空杜撰来打动观众,实在不妥。
而《新民晚报》也曾指出,某都市医疗行业剧热播期间,剧中医疗常识的不专业引发了观众吐槽,有医护专业人士甚至嘲笑道:“你们是欺负我们医生护士没时间看电视是吧?”
如剧中第一集,有位26岁心肌梗塞患者被推进急诊室,家属围在病床边哭作一团。
有网友质疑说:“主任没到,氧气都没吸,心电图也没做;主任一到,居然先看瞳孔。”
网友给出的解释是:
“如果心跳已经停止,要启动心肺复苏,另外查看反应也先看是否还有呼吸、脉搏。”
此外,剧中“肺部感染插气管”、“除颤后不接胸外按压”以及“9%的生理盐水”等缺乏医疗常识的情节均被网友扒出,并调侃:“9%的生理盐水那得多咸呐!你腌咸菜么?0.9%才对。”
有医生观剧后指出:
剧中发生惨烈车祸后,医生焦急不安地在车祸现场穿行,见有个被压在车里的受伤男子向他呼救,竟闻声前去拉伤员,甚至在没有出示医生证明前就站在马路上帮助120救护车,高举着输液瓶为伤员输液……
这些举动被视为很不专业。
因为,车祸现场是不能随意移动伤员,尤其是伤员正身处危险境地。正规的120救护车也配有活动输液架,车上医护人员都具有急救能力,不会让外人帮忙输液。
剧中医生为伤员做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时,动作过慢也不符合救人规范,网友责问其动作慢怎能救人一命?
剧中还出现为病人抽血200毫升进行化验,专家点评道,一般抽血化验2-4毫升基本就能满足检验,抽血10毫升已算多的,抽200毫升血毫无必要。
律政剧也是行业剧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北京晨报》报道,某律政剧热播,逃不过观众对于专业性的挑剔。
诸如“偷偷录音取证”、“做局得到保证书”、“被告律师私下约见原告”等行为是否合法就成为讨论的热点。
其中不乏经过认证的专业律师表示:
“非经他人许可的秘密录音多数都是不被采用的,即使被采用,也必须有其他重要证据作为佐证。”
还有网友反感于剧中角色的职业道德:“现实世界如果被揭发,一定会被吊销律师执照。”
而前段时间,共青团中央也发文指出某电视剧中存在问题:儿童走失,立即报案!不用等24小时!
近日,人民日报也针对类似现象,指出某电视剧情节不妥当:
某电视剧聚焦高端谈判专家这一不为公众熟悉的精英群体。可惜的是,本该成为剧情核心的谈判技巧、职业伦理成了恋爱情节的点缀,主人公三言两语搞定谈判,缺乏说服力,现代职业包裹的还是套路化的剧情。
古装剧编造历史情节太离谱
古装剧也是常识错误的重灾区。
例如,2016年,某古装励志剧热播,讲的是明代奇女“谭允贤”凭借对医学的痴迷和热爱,克服重重困难,开创并建立女医制度,最终成为一代女国医的经历。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委员认为,这部古装剧好是好,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历史情节编造得太离谱了。
历史上,谈允贤是唯一留下著作的女医生,但电视剧的大多数情节都不是她经历的。
虽然电视剧本身的立意不错,想塑造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对医学非常执著的女医生形象。编剧完全可以塑造或虚构一个人物,但不适合用历史人物的名字。
王旭东委员还谈到了此前的热播的另一部古装剧,主角是中国第一个太后,也没错,但电视剧用了历史上的人物事件,要遵循基本史实,不能胡编乱造。
错误影视剧情可能造成伤害
行业剧“专业性”的缺失主要是编剧的短板导致,由于行业剧专业性的要求,需要主创“术业有专攻”,而编剧的“行业性”专业知识匮乏,缺乏对医疗、法律等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加上市场的急功近利,一部剧的制作周期被缩减再缩减,往往剧本还没写完就急着开拍……种种原因,造就了大量的“外行行业剧”。
很多观众对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通过收看影视剧去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误导,形成错误认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还未形成属于自己知识体系和价值观的中小学生,这些剧难免对他们造成“知识伤害”。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