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拍摄中的苦与乐
——监制、导演和部分演员一席谈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北京研讨会现场
8 月21 日下午,由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本剧监制、总编剧郭靖宇,导演巨兴茂,主演冯程的扮演者刘智扬和覃雪梅的扮演者何雨虹分别介绍电视剧的制作过程、制作情况、表演体会等。各位业内人士分别给予点评。现将监制、导演和演员的发言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监制、总编剧郭靖宇:
拍摄过程非常艰苦
我作为这部剧的总监制,从北京去剧组探班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到拍摄地。在拍摄现场,那里夜间气温寒冷,一到坝上,都得穿上棉大衣,寒冷的气候、艰苦的拍摄环境,让大家感受到了当年建设塞罕坝的艰苦。
《最美的青春》 这部电视剧,我们一共拍了6 个月。剧中所有的环境都是重新做的,包括电视剧中出现的总场场部,每一块泥巴、每一块砖都是重新做的。现在拍古代剧、年代剧都好找景,最难找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刚刚开始建设时期的环境。因为这些年变化快,经济增长速度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繁荣,让那些年代的建筑场景完全没有了,现在要想找到那时的环境真的很难。在河北省境内无法拍摄电视剧中前30年的基本环境,因为河北省的绿化,尤其是承德市的绿化非常好,是受到习近平主席表扬的,这就需要到别的省份去找、或者搭建当年的场景。
想找到只有一棵树的地方真的找不到,所以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唯一一棵树,虽然可以骗过观众的眼睛,但骗不过专家的眼睛,那是我们做的一棵假树,不在承德境内。因为在承德境内绿化得已经完全找不到这样的环境。要复原这样的环境,需要时间,所以我们拍了6 个月,一个月只拍出6 集。所有的演员不能跨档期,这就需要花费大成本。
导演巨兴茂:
为了真实绝不凑和
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作为导演的我,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能真实还原而绝不凑合。第一因为我比较笨,拍的时间比较长。如果觉得不行,我就做主重拍,有的戏重拍了两、三遍都不止。为了这些,我们转场了8 个地方,包括天津,最远到内蒙古的最北边乌拉盖。我们拍的狼戏都是用的真狼。
第二,我们遇到最大最大的困难,一个是在内蒙古高原荒漠的时候,外景地选在沙漠里。直线距离将近3 公里,扛着器材设备走进去,基本都是用40 分钟或一个多小时。因为快到秋冬季了,所以白天的日照时间比较短,大家几乎都是早上四五点出发,摸黑进沙漠,进去选好地方开始拍,我们还要尽量在天完全黑之前从沙漠里出来。因为那个沙漠里没有路,天黑了以后,看不到车辙就会走错地方,很容易出危险,所以这也造成了时间的拖延。
到10 月、11 月的时候,早上到了拍摄现场以后发现,汽车的门从里头推不开,因为风太大了,沙子跟河水一样在眼前跑,从里头很难把门推开,得外头有人帮我们拽,我们才能下去,人在风沙里都站不住。大家觉得,真的是没法儿拍了。我跟男主演刘智扬说,我们不拍了,收工。他说,真的吗?那我先回去。我前脚让他走,后脚我们就跟拍他。我们想,眼前这个情景,不是拍这个戏的话,可能在《动物世界》里才能看见。
刚好有几场戏比较适合,又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我们就拍了大家片头看到的那个景色,就是沙子满地跑,刘智扬演一场万念俱灰要自杀的戏。那天,他算是吃尽了苦头,记得一个全景拍完以后,刘智扬从沙坑里站起来,化妆师给他递纸,大小伙子在树那边远远站着哭,真的挺难过的。
更难的是郭导演剧本里有一段戏,在坝上过冬的人被雪封住了走不了,坝下林业局来救援。郭导演说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雪造出来。我们雇了3台滑雪场的大造雪机,在沙漠里打井、抽水原地造雪。因为水运不进去,车也走不进去,我们原地打了将近五六口井。雪出来,早晨一阵风全没了,一点不剩。又造雪,造完了被风吹走,再造又被风吹走。真的没办法,只能跟导演如实汇报我们造雪失败。我们花了很多钱,但是失败了。
最后只好哪儿有雪,就把景搬到哪儿去。剧组在我国北部找到一大片雪原,解决了雪的问题。告诉导演终于找到雪了可以拍了。零下25、26 摄氏度都觉得还可以,没那么冷,拍。拍到下午4 点多,制片主任开着挖掘机来了,我说你开挖掘机干吗?制片主任说,一会儿起白毛风你们出不去了,开挖掘机来给你们开路。雪飞起来就跟刀一样往脸上刮,一两米远的距离,什么也看不见,接下来的一个月,几乎都是这样的天气。所以对我们工作人员、演员以及所有在场的人来说,最大的困难除了与风搏斗,还得与零下40 多度的严寒抗衡。
剧组有辆搬运用的箱车,因为箱车的围板全部冻住,后门打不开,大家使劲掰,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把东西拿出来。我们的摄影师因为拍摄需要,不能戴手套,他的右手小拇指整个就冻得变成白蜡烛了。用雪把他那只手给搓红之后接着干,我们刚走到现场,摄像师一摘手套,那个指头已经成乌黑的颜色了,只好送到医院救治。另外一个化妆助理给刘智扬脸上补妆,也是戴手套无法在演员脸上操作,摘了手套操作,感觉自己手被冻得不是自己的手了,精神都要崩溃了。即使这样,整个剧组人在塞罕坝精神感染下,没有任何一个组员或者演员有怨言或者退缩。
我们这个戏在拍摄中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或者想都想不到的诸多困难,但是直到今天,我作为一个拍戏的工作人员来说,真的很感动。大家以塞罕坝精神鼓励自己,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认真拍完每一场戏,又紧接着投入另外一场戏,在戏里戏外,大家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塞罕坝精神和信仰的伟大。
覃雪梅扮演者何雨虹:
将最好状态献给观众
我在接到《最美的青春》这个剧组通知的时候,还没大学毕业。当时,对这个塞罕坝的事情,只是在新闻上听说过,确实也没有深入了解过,也不懂。
听了《最美的青春》这个名,我以为是那种青春偶像剧,拍拍校园的那种美好生活。没想到是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造林人的故事。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电视剧播出后,观众反响很好,说我们演得很真实、很感人。我觉得之所以能够感动观众,获得好评,还是因为我们所有现场的工作导演和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塞罕坝精神首先打动了我们自己。有一句话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感人的。包括我们在剧组里,都是各司其职,演员的本分就是演好自己的戏,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最美的青春》这个故事,本来就是一个真实的史实改编的,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我觉得在拍的过程中,塞罕坝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我们的思想中去,而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天天念在嘴上,告诉自己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对于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算是在温室里的花朵。从来也没有想过,父母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是怎样辛辛苦苦地、一代一代地为我们创造了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
通过这个戏,我开始思考,我们现在有这么优越的条件,都是过去一代一代人艰苦创业打拼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觉得更应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包括绿化环境、保护环境,这些事情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不能只是在生活中喊喊口号而已。
在《最美的青春》剧组里,每天我们出工都拿命向前冲啊、干啊,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工作热情也带动了我。不然,我觉得我这样的一个小女生其实挺容易退缩的,但是能坚持下来,对我的成长是一种很大的历练。
冯程扮演者刘智扬:
以塞罕坝人的精神拼尽全力
我们能坚持在沙漠中把整个电视剧拍摄下来,能够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我特别替自己骄傲,替我们团队骄傲。在风沙里头,确实只有在那个环境下,才能深刻体会当年塞罕坝人为了那一片绿,舍小家顾大家艰苦卓绝创业奋斗的可敬情怀。
作为演员和导演的角度不同,但这次真的很满意和导演合作,大家亲如兄弟。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要跟大自然抗衡。因为风雪太大,巨大的白毛风常常让我们看不到对面的车在哪里,我们大家需要拴一根绳子,翻山越岭才能到达拍摄的地方。这里忽晴忽阴,忽风忽雨,包括每天早晨化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早晨起来,去酒店要经过一个旋转门,我常常深吸一口气又退回去。我要做好心理斗争,直到觉得我现在是冯程了,我才可以跨过那道门,这时我感觉我已经不是代表自己,我代表着塞罕坝精神。
其实,在这6 个月里,还原塞罕坝的实景拍摄,让我对塞罕坝精神有了切身的理解。面对着荒芜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恶劣条件,像小刀一样刮在脸上的冷风,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我坚持下去。这种责任感、使命感是冯程的,也是我本人的。
这次拍摄历时162 天,剧组辗转8个地方拍摄,我作为演员,穿着不抵风沙的衣服,亲身演绎、见证了塞罕坝从一片荒芜成为浩瀚林海。再生动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身临其境受到的冲击大。我们是站在当年被外国专家都放弃的塞罕坝上,与当年369 名造林先锋一起作战。
塞罕坝人50 余载历尽磨难,最终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完全靠了他们超乎常人的信念和使命感,创造了改变自然的奇迹。都说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生命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在曾经荒芜的坝上, 《最美的青春》的整个剧组背负了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将塞罕坝几代人造林的传奇经历讲述给更多的人知道。今时今日正在享受绿色环境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拍摄中,我们以塞罕坝人的精神,拼尽全力,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追求艺术真实,力求把塞罕坝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记者马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