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阴阳师》改编成了音乐剧,然而这只是国内IP泛娱乐化的开端题图/阴阳师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终究还是粉丝经济的体现10月31日,网易游戏联合日本奈尔可集团在上海宣布,名为“《阴阳师》~平安绘卷”...
原标题:《阴阳师》改编成了音乐剧,然而这只是国内IP泛娱乐化的开端
题图 / 阴阳师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终究还是粉丝经济的体现
10月31日,网易游戏联合日本奈尔可集团在上海宣布,名为“《阴阳师》~平安绘卷”的音乐剧将于2018年春天先后在日本和中国公演。
和日本一流动漫音乐剧公司合作《阴阳师》舞台剧,作为《阴阳师》泛娱乐化的开端,不管是从《阴阳师》游戏浓厚的和风基调和出色的人设的考虑,还是动漫音乐剧这种形式在日本的发展成熟度来说,其实是再合适不过。
实际上,采用音乐剧这种形式为IP进行推广,在中国国内市场,网易不是第一家。早前,西山居的剑网三和广东粤剧青年团合作的粤剧《决战天策府》、大宇授权的《仙剑奇侠传》音乐剧都曾在国内多个城市演出。而不管是出于情怀还是粉丝角度来说,这种相对小众的内容模式,更容易引起核心粉丝的关注。
诞生于日本的2.5次元音乐剧通过三次元的舞台来展现二次元动漫作品,这种音乐剧形式在日本被称作2.5次元音乐剧。
1974年,日本宝冢歌舞团将70年代最出名的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改编为舞台剧。经过精心的改编和绝妙的舞台设计,这部舞台剧一炮而红,成为不朽名作。
上世纪90年代,动漫改编的音乐剧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包括《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樱花大战》在内的多部2.5次元音乐剧让这些动漫作品的粉丝们惊喜不已。
2000年后,《犬夜叉》、《网球王子》、《黑执事》、《反叛的鲁鲁修》、《火影忍者》、《刀剑乱舞》等一大批优秀的2.5次元音乐剧出演,奠定了这种内容形式在日本动漫IP产业链中的坚实地位。拥有坚实粉丝基础,特别是女性向的动漫IP,在改编2.5次元音乐剧方面更有优势。
和动画、漫画、游戏、真人电影一样,2.5次元音乐剧也成为动漫IP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日本的制作委员会这种模式也比较容易地实现了动漫和2.5次元音乐剧之间的无缝连接,比如上半年完结的动画《王室教师海涅》声优同时也是将要公演的同名音乐剧主角,比较完美地将动画代入到了真人中。
更加垂直地服务粉丝尽管在日本2.5次元音乐剧的本质是为动漫IP的衍生品服务,然而这些2.5次元音乐剧作品并非大型Cosplay现场,都是音乐剧团队对经典动漫IP进行改编后的精耕细作之品,其中甚至有不少2.5次元音乐剧堪称经典长演不衰。
相比日本绝大多数拍一部毁一部的漫改真人电影来说,2.5次元音乐剧“毁原作”的声音要小得多。这是因为,从选角和原型的匹配,到故事情节的编写,到舞台效果的创新,2.5次元音乐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拿捏出一套完整的模式。
漫改真人影视剧中最容易引起死忠粉不满的第一点就是演员还原度。在2.5次元音乐剧中,选择演员的首要出发点是从外表、声音、性格等方面出发,找到和动漫原型最合适的演员,尽管其可能并不出名,而外形也不一定靓丽帅气。
音乐剧演员通过不断的表演、磨练演技,在举手投足中展现动漫原型的角色韵味。即使2.5次元音乐剧相比真人电视剧或电影来说表演形式夸张不少,坐在台下的动漫死忠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而故事情节这一块,由于经典的动漫作品原本就有完整的世界观、故事架构和人物设定,降低了音乐剧剧本二次创作的难度。当然,音乐剧剧本创作者们有时候也会在原始架构上重新展开一个全新的故事,不过在粉丝信仰加成下,观众们对这些原创剧情其实也是比较包容的。
为了体现ACG作品中夸张的人设和天马行空的世界观,舞台上用来烘托氛围的灯光、烟雾、音箱和道具在2.5次元音乐剧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利用。在真人影视剧中难以展现出来的场面和情节,甚至是利用CG效果也为粉丝诟病的画面,在舞台上却得到了完美展现。
这正是音乐剧的魅力所在——在有限的空间中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实现荧幕上无法达到的效果。
作为一种内容形式,2.5次元音乐剧每一场演出所能辐射的观众数量其实有限。但正因为如此,在每一场表演中,有限的观众可以完全沉浸在演员的表演中,二者之间反而很容易形成相对垂直的文化交流氛围。这种内容形式唯一的弊端,可能就是票价了,售价数百上千元不等的票价,就决定了其只可能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演出。
国内IP改编舞台剧的现状2015年,日本的2.5次元音乐剧开始进入中国剧院演出,经典剧目《美少女战士》、《网球王子》、《火影忍者》、《刀剑乱舞》相继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广州等地演出。奈尔可文化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也说明日本音乐剧演出企业也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
在中国,其实已经有很多本土文化品牌推出了IP改编的舞台剧作品。虽然在内容表现方面,舞台剧和音乐剧的有些许不同,但是从商业上来说,它们是同一种内容形式。近几年相对火爆一些的IP,如《盗墓笔记》、《十万个冷笑话》、《仙剑奇侠传》、《剑仙情缘网络版叄》(粤剧)都推出过舞台剧,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进行过演出,也获得了不少粉丝的好评。
不过,本土的舞台剧在变现方式上,和日本2.5次元音乐剧相比却显得过于单一。
在日本,2.5次元音乐剧除了常规的票务销售以外,更多的收入来源是现场音乐剧限定周边、衍生品和后续BD/DVD的销售。或许是因为市场还不够成熟,中国本土作品演出现场虽然也有周边纪念品销售,但是衍生产品的品类比较单一,无法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得舞台剧品牌变得过度依赖门票收入。
目前在中国的IP改编舞台剧市场中,只有粉丝基数庞大的大IP,尤其是女性向IP,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可观的收入,才有可能在国内市场形成演出规模,塑造舞台剧品牌。比如从2013年开始演出的多媒体3D舞台剧《盗墓笔记》,已经成为一个年轻人喜爱的舞台剧品牌,出品公司锦辉也因此成功登陆新三板。
但是,《盗墓笔记》舞台剧的成功,并不是可以轻易复制的。对于绝大多数ACG IP来说,在中国不管是舞台剧还是音乐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一种垂直的粉丝服务模式存在,其观众也都将只会是核心粉丝。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种内容形式来调动核心粉丝的积极性,让IP的泛娱乐化之路走得更加顺利,则是中国绝大多数文娱公司眼下要考虑的问题。